。
而雍正看重的,就是這個機會——不至於過分扎眼,又能讓自己的行動順理成章的機會。
見底下的武官們都是心思千迴百轉的,雍正自然是願意看到的,因為水攪得越混,才能更容易混水摸魚。可是他這一回把人都召來可不是隻為了讓武官們都為了家庭的前途而深思,而是來商量征伐那些罪人的。
所以,他開口發了話,與武官們商討起討伐的具體事宜。
等到一切都商議妥當,只等著明天發下明旨之時,外頭的太陽早已西沉,天早就黑了,只有半圓的月亮掛在天際,黑幕上點綴著閃爍的星辰。
雍正道了乏,武官們都識相的一一退下,只留下胤祥和胤禎仍在御書房內。
許是胤禎有話要與雍正說,可是雍正與胤祥明日就要分開,說不清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今兒個自然想來個秉燭夜談,哪裡耐煩得了身邊還有這麼一個亮度極高的大蜡燭呢?
可是若真有要事的話,不聽也不太好,所以雍正勉強和顏悅色的問道:“姜子牙,可還有什麼要事稟報不成?”
胤禎哪有什麼要事?
只不過是不想看著二人獨處罷了。
胤禎平日裡也有些小聰明,可是這一回他左思右想的,都沒辦法來個急中生智,又見雍正的臉上不耐之色越發濃重,無奈之下,也只能含恨告退了。
如此,雍正和胤祥終於能夠獨處了。
話說,雍正和胤祥雖然都對彼此訴了衷情,兩人情深意重,某些事情本該是水到渠成的,可也說不清是何種緣故,竟只是偶爾牽牽手,或者視線相交之時來個會心一笑。
也許是因為太過珍視對方的緣故,也許是因為太想給彼此一個美好印象的緣故,也許是因為糾結於誰才該是雌伏那一方的緣故,又也許是還有其它的緣故。
可是這一回,在御書房中,本該在明日分別的兩人卻沒有如預想中的那般對著彼此互訴分別之後可能會有的相思之情,或者囑咐在彼此在分開之後該如何照顧自己,而是默契的注視著彼此,然後兩人越靠越近,終於相擁在了一起。
也許今天,才是真正應該水到渠成的時候。
願天下有情人,終成兄弟……咳,不小心說了真心話,應該是終成眷屬才對,作者表示:請大家不要太在意啊!
☆、第五十六章
大商從來不缺能人異士;而且這些能人異士若想出人頭地;總還是更願意貨與帝皇家;少有呆在諸侯府上為諸侯效命的;除非那位諸侯與其有恩惠。
只是這一類少之又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若是論起奇人異士;又有哪處及得上朝歌?
也因此;在雍正的聖諭下;四處征戰討伐那些有異心的諸侯的武將們紛紛摘下勝利的果實;然後把得勝的戰報報於朝歌;為此;四方都在為雍正歌功頌德;稱頌其英明神武不遜於炎黃二帝。
雍正從來不會無故的沾沾自喜;他更在意胤祥傳來的訊息。見戰報中多是報喜不報憂的,雍正雖欣喜於對方的戰果,又擔心他是否有受傷,可曾有過性命之攸?
自胤祥出征已經有兩個多月,朝歌已經下起了鵝毛大雪,而皇宮中張為結綵的,已經是快要過年了。
可惜的是,來到大商第一次的新年,兩人不能一起度過。
相傳,所謂的新年是來源於一種叫‘年’的怪獸,他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便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突然提起這個年獸,完全是因為雍正此時腦海中飛快的思考著面前這個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怪東西到底是個什麼怪物,而最先想到的,自然是跟所謂新年有關係的年獸的傳說了。
說起來,雍正本是在御書房內批閱奏摺的,因為只有忙碌一些,他才不必日夜憂心胤祥的安危,即使他知道,憑著胤祥的本事,能傷得了他的寥寥無幾。
可是新年到了,皇宮之中滿是喜氣,又有姜皇后操持著新年的國宴,少不得雍正也要為此儘儘心。
因為雍正已經決定要立太子了,這一回的國宴正是要宣佈這樁大事,所以比之以往都要盛大些,雍正也要給他看好的繼承人殷郊講解一些為君之道,那就是可以禮賢下士,可以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可是該如何去做,該如何比較卻要靠他自己。不能把大臣的意見當成自己的意見之類了。
當然,正式的卻要等到新年之後才慢慢講解了。
其實之前殷郊就被商王封為了太子,可是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