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樣的情況下,還堅定威廉是兇手的話,那麼這場兇殺簡直堪稱完美的犯罪。
可惜,雖然信使的名聲在外,但是正如威廉所說,他很少真的親自動手,所以真正見識過威廉動手能力的人也寥寥無幾,至少在場的幾位都沒有真正地見識過。
所以,威廉還是被排除出疑犯的名單,這樁倒黴的兇殺案就正式落到了在逃的喬治弗伊特身上,反正那傢伙殺了這麼多人,再多幾個完全沒有關係嘛。=v=
這件事也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如果說誰還有懷疑的話,除了那位��釹壬��橢揮蠦AU的部分人。
CSI是從證據著眼分析的,而緝毒處的FBI和CIA,還有遠在亞洲的河馬是從信使的名聲和動機分析的,而BAU的專長是犯罪心理。
他們和弗伊特周旋了這麼久,對死神的M。O可謂不能再熟悉了。
可是正因為熟悉,才覺得不對勁,雖然路易斯是被同樣的下刀手法捅死的,雖然牆上的審判之眼被判定是弗伊特畫上去的,雖然兇手同樣拿走了被害者物品作為勝利品,但是他們就是覺得不對勁。
實在是……
太乾淨了。
在研究犯罪心理的領域中,有一種說法,你透過第一手的犯罪現場,就能夠看透疑犯的內心世界。有強迫症的犯人,會在殺人現場都顯示出一種偏執;有紊亂症的人,他的現場就猶如他的內心,亂七八糟得猶如一個垃圾桶——
憤怒也好,冷靜也好,報仇也好,折磨也好,快/感也好,但凡是人類,他們在殺人現場都會留下屬於自己的感情流露。
經過嚴格訓練的BAU成員對現場犯罪情緒的把握堪稱精準,這是一種很難和外人訴說的感覺,它也許並不能作為意義上的“證據”,但是對於案件的判斷至關重要。
弗伊特是個虐待狂和控制狂,他雖然作案條理清晰,但是其中掩藏著觸目驚心的瘋狂,那種感覺是自大、亢奮、激情、享受……他延長著受害者的痛苦,享受著對方在苦苦掙扎中卻逃不脫自己手掌心的模樣整個犯罪現場就像是狂歡之後杯盤狼藉的宴會,到處都是激情冷卻後的剩菜剩飯……
可是,眼前的場面,卻帶著截然不同的感情。
清晰,快速,迅猛,乾淨……彷彿兇手痴迷得不是讓人痛苦,而是殺戮本身。那幾個保鏢脖子上的痕跡,幹練而果斷,毫不拖泥帶水,就連鮮血噴射的角度都是最完美的,兇手自己身上不會沾到一點血跡,但是卻能最大程度地享受被害人死去的樣子和鮮血流淌滾落的場面。
還有,唯一被捅的博士。
即使和弗伊特採用同樣的下刀手法,甚至力度和方向都吻合,但是這個人的速度卻非常快,反反覆覆地捅刀卻彷彿只是在完成任務。他並沒有享受到被害者被痛苦折磨帶來的快/感。
所以,一切看似是死神犯下的痕跡,卻因為犯罪情緒的差異,而顯得異常詭異和不協調。
羅西連連搖頭,對BAU的人說道:“有什麼不對勁,很不對勁。”
霍奇也發現了問題的所在,他說道:“這不像弗伊特的犯罪現場,兇手是另一個人,他只是在模仿死神犯案,即使在細節上都一模一樣,可是弗伊特的情緒他卻無法模仿。”
“如果真的是模仿犯案的話,這個人心思縝密,條理清晰,手法幹練,並且冷酷無情。這是個很難對付的人,而且極度危險。”Morgan說道。
倒不是沒有人懷疑過威廉,但是威廉有不在場證據,何況,還是那個動機問題,威廉吃飽了撐的去殺路易斯干什麼?
好吧,就算是霍奇本人也沒有想到,威廉對他的保護竟然能夠扭曲到這個地步!
於是,BAU的懷疑點就到了毒販等國際問題上去了,畢竟在這行上混的,沒個把個仇人是不可能的,也許就有一個假借弗伊特的手要幹掉博士呢?
不過這個就不是負責連環殺手的部門應該管的事情了,反正緝毒組的也在呢。
BAU的拆臺行為導致威廉事後花了很大的功夫才擺脫了布萊恩和情報部門的懷疑,這就暫且按下不論了。
現在讓我們來把視線放在佛爺身上——
弗伊特從電視裡得知了路易斯的事情,當然,媒體是不知道路易斯另一個身份的,但是弗伊特多少還是猜到一點,看到兇案現場是史密斯夫人的房子,再看到描述犯罪現場時提到的“某某特徵的男性被捅十數刀”和“牆上用鮮血畫成的審判之眼”的文章,聰明如弗伊特立刻明白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