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紅巖”那段革命歷史的真實故事,其實遠遠比小說要複雜得多,它包括了“11·27”大屠殺之後的幾十年來甚至今天還在繼續的故事……
無法想象,當我走進那段歷史、與那些曾經在白公館和渣滓洞坐過牢的脫險難友——雖然現在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及其那些烈士的親屬們接觸之後,我的內心產生了強烈的震撼:“紅巖”真是一座血紅血紅的豐碑,在這塊血紅血紅的豐碑上,凝結了許多我們無法想象甚至難以理解的撼天動地的故事。
在紅巖革命歷史人物中,有這樣一位歷經坎坷、飽受屈辱卻對黨忠貞不渝的人。他的名字叫謝育才,是紅軍時期的中共江西省委書記。謝育才在解放後先後擔任汕頭市市長和湖南農墾局局長等職。他一生中歷經苦難和曲折,曾4次被捕入獄,3次被開除黨籍。即使在解放後仍一直不被重用,並屢次被黨錯誤地判定為“叛徒”,直至1977年含冤病逝,終年74歲。謝育才留下遺願,叮嚀妻子和孩子,一定要忠誠於黨,並求得黨的理解,澄清事實,表現了一位具有崇高共產主義信仰者的偉大情操。關於謝育才的名字,黨內的同志不知道他的名字,廣大讀者更不瞭解這位老共產黨員。我們在此略作介紹,以作為對他的一份思念:
1904年生於海南萬寧縣貧窮農家的謝育才,思想進步、血氣方剛,年輕時就在家鄉組織成立了農民自衛軍,透過武裝鬥爭佔領了萬寧縣城,成為海南瓊崖地區農民起義最出色的領導者之一。1926年4月,年僅22歲的謝育才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重大的政治選擇,註定了他一生顛沛流離、歷經坎坷。也正是因為這莊重的政治選擇,使謝育才在其後的革命道路上,不論遭受怎樣的挫折和不公正待遇,始終義無反顧、終身不悔。
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海南革命力量受到嚴重挫折,這時的謝育才擔任了中共萬寧縣委書記,並出色領導了1927年11月的萬寧起義。雖起義隊伍因缺乏作戰經驗,暴動以失敗而告終,但卻強烈地震撼了當地的反動統治。次年夏天,國民黨第11軍鎮壓海南革命勢力,局勢更加嚴峻,原來生氣蓬勃的海南革命陷入一片腥風血雨之中。在白色恐怖的日子裡,敵人進行血腥屠殺,對共產黨幹部一律格殺勿論。狡猾的敵人還常常身著便裝,假冒紅軍戰士,敲老百姓的門,一旦開門,便慘遭毒手,搞得老百姓談之色變。紅色武裝被迫撤退上山,或者撤至香港。11月的一天晚上,敵人荷槍實彈,包圍了謝育才的家,瘋狂的敵人逢人便殺,謝育才臥床不起的母親,及其他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和4個侄子全部被敵人用刺刀捅死,全家遇難的9人中最小的年僅9歲,鮮血溢滿家室,慘不忍睹。謝家所有家產也全部被投收,宅居毀於一旦。謝育才得知全家被害的噩耗時,這位堂堂七尺男兒,雙膝跪地,仰天長嘯,悲憤至極,數次暈厥在地。然而,反動派的兇毒行徑,更堅定了這位共產黨人的信念,他發誓要與反動派鬥爭到底。
這也是謝育才為什麼能夠在漫漫革命征途中屢受挫折仍百折不回、義無反顧的跟定共產黨鬧革命的原因所在。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在謝家滅門慘案當天,實際上有3個人倖免遇難:一個是謝育才前妻,一個是他們的女兒謝瑩,還有一個是他的侄女。不久,他的前妻和女兒又被敵人抓住,以300大洋強迫賣到外地,前妻後來生死不明,小小年紀的女兒到處流浪,最後被謝育才的侄女帶回家鄉,孤苦生活……
9年後的1937年6月,謝育才作為閩西南軍政委員會代表與粵軍及國民黨當局談判,提出6條原則:1.國民黨立即停止向紅軍進攻;2.國民黨要實現民主自由,動員人民抗日;3.國民黨釋放一切政治犯;4。我方保證取消軍政委員會,停止對國民黨的軍事進攻;5。我方停止沒收土地和打土豪籌款;6.我方取消番號,改變名稱,在國民政府統一領導下抗日。國民黨方面提出“即日發表投降自新宣言;全部投誠,有槍者點編,徒手遣散”等苛刻條件,使談判幾近陷入僵局。謝育才想著全家被殺,大仇未報,今日還要同他們同桌談判、合作,還要一再受其侮辱和逼迫,實無法容忍,談判現場,竟幾度傷心得直掉眼淚。然而當他想到國難深重,民族危亡之時必須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時,只好忍住家仇之恨,遵照黨的指示,繼續和談。也正是因為這次公開和談,報紙上登載了謝育才出任中共方面和談代表的訊息,讓遠在海南的鄉親知道他還尚在世間。海南地下黨組織當即派出游擊隊員梁居民帶著謝育才的女兒和侄女,千里迢迢趕到閩西與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