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杯冠軍後,被媒體球迷公認為最可能會再度捧杯的陣容,卻連世界盃四強都沒有闖進,就結束了自己的世界盃之旅。
這個結果,無法讓英格蘭球迷接受,因為在世界盃開始之前,有幾乎80%的英格蘭球迷都認為他們這次“肯定能第二次舉起大力神杯!”
懷揣巨大失望和憤怒的英格蘭球迷開始尋找替罪羊。
因受傷退賽的歐文和貝克漢姆雖然令球迷感到失望,但也沒受到什麼指責,畢竟傷病是不可抗因素,並且貝克漢姆也在賽後及時辭去了自己國家隊隊長的位置,已經為英格蘭的世界盃失利揹負了一些懲罰。
國家隊主帥埃裡克森幾乎就在貝克漢姆辭去隊長後沒幾天,也被迫辭職,媒體稱他為“用每年600萬歐元年薪給英格蘭帶來恥辱的傢伙。”
接下來是魯尼。
紅牌魯尼,又一次用下場的方式改變了英格蘭足球命運的人。
2004年的歐洲盃上,英格蘭就曾與葡萄牙相遇,結果在英格蘭1:0領先葡萄牙的時候,魯尼因傷下場,那成為比賽的轉折點,葡萄牙隨後立即扳平比分,英格蘭被葡萄牙在最後用點球淘汰。
而在2006年,相同的遭遇再次上演——英葡大戰第61分鐘,魯尼與卡瓦略在中場糾纏到了一起,激烈的拼搶中後者不慎倒地並被魯尼踩踏了襠部,卡瓦略臉上痛苦的表情不僅招來了主裁判,還招來了他的隊友。葡萄牙隊員,特別是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上前來向主裁判抗議,魯尼本來乖乖站在旁邊領罰,看到這一幕後忍不住推了羅納爾多一把,卻被主裁判數罪併罰掏了紅牌罰下場。
魯尼下場後,英格蘭隊前場失去了能主導比賽的人,最後點球大戰中,“黃金探險隊”再一次將“三獅軍團”打回了老家。
不過比起04年的無人可怪,這次英格蘭媒體終於找到了他們發洩怒火的最佳物件。
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
用《每日郵報》的話來說,就是那個“在比賽中朝裁判施壓,導致魯尼被紅牌罰下,然後又在點球決賽中毀滅英格蘭最後希望的罪魁禍首。”
任何一個心存理智的人都知道,不能將一支球隊失敗的原因歸罪於“對手太過盡職”,但大多數英格蘭人都被怒火衝昏了頭腦,他們叫羅納爾多“英格蘭公敵”,並慫恿著曼聯趕快將羅納爾多處理掉。
2002年的日韓世界盃上,安貞煥因為用一個頭球淘汰了義大利,而成為“義大利全民公敵”,遭到了他所在俱樂部義大利佩魯賈球隊的清洗,俱樂部用“所有球員都不願和安貞煥共事”為由,解僱了他。
用“安貞煥事件”做先例,無數英格蘭媒體和球迷要求曼聯清洗羅納爾多,連不少名宿也出來講話:前英格蘭隊長、現任BBC評論員的阿蘭·希勒,阿森納傳奇射手伊恩·萊特,熱刺主教練馬丁·喬爾,以及利物浦隊長傑拉德都先後發表過類似於“羅納爾多在比賽裡向魯尼落井下石,我很鄙視他”之類的言論。
《太陽報》甚至還從一位不肯透露姓名的英格蘭國腳那裡挖來重要資訊,魯尼在國家隊更衣室裡憤怒的說過“我再也不會和他一起踢球了!”,這個“他”指的是誰,不言而喻。
“魯尼是英格蘭的瑰寶,是曼聯不可或缺的核心,如果他和羅納爾多最終無法共處的話,弗格森最好趕快處理掉那個葡萄牙人!”——整個英格蘭都在重複這一句話。
……
羅納爾多曾在賽後試圖為自己辯解。
“我沒有陷害魯尼!”他在接受媒體採訪的時候,一遍又一遍的重複說:“他對卡瓦略犯規了,身為葡萄牙球員,我必須要上前向主裁判申訴,於是我就做了我應該做的——但我沒想到裁判會給他一張紅牌!我也不想魯尼被罰下!”
但這沒有用,英格蘭人的憤怒不是幾句辯解就能磨平的,有一些極端球迷圍攻了羅納爾多在曼徹斯特的住宅,並朝裡面丟磚頭。媒體們也是日夜守在門口,無論是羅納爾多本人,還是他的家人,只要一出現就蜂擁而上採訪個不停。
卡爾向羅納爾多打過電話,第一次對方沒接,第二次雖然接了,但語氣十分的差,並且聊了沒幾句,不等卡爾說到正題就先結束通話了電話。
‘難道他以為我打電話過去是想找茬?’卡爾無奈的想,‘我得讓他知道,不是每個英格蘭人都是用情緒說話的。’
卡爾覺得自己應該說點什麼。
於是他特意將自己整理的光鮮體面,沒有帽子,也不帶墨鏡,就那麼大刺刺的出現在了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