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河模式的形成,還是要回溯普法戰爭之前。1866年,普魯士打敗奧地利,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諸邦國中的領導地位被普魯士取而代之。普法戰爭之後,俾斯麥統一了除奧地利之外的所有邦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不過,德國各邦國仍然具有很高的自治權,1919年以前,德國政府不能對各邦與法蘭克福這樣的自治市直接徵稅。
普法戰爭的勝利不是普魯士國民的勝利,而是普魯士政府的勝利,更是普魯士容克地主軍官團的勝利。易北河將德國一分為二,以西地區工商業發達,以東地區卻是容克地主的天下。易北河以東地區原本並非德意志人的土地,它是在12世紀時從斯拉夫人手中搶奪過來的。容克(Junker)在德語中的意思是無騎士稱號的貴族子弟,主要泛指普魯士大地主。容克地主是12世紀征服易北河以東地區並在那裡生活下來的德意志騎士領主的後裔。他們性格粗獷,脾氣暴戾,具有擴張性與侵略性的特徵。
普魯士法律規定只有長子才能繼承家族財產,結果容克家族繼承不到財產的其他子弟從小便進講武堂接受軍事教育,畢業後加入軍隊,充任軍官。直到“二戰”結束之前,容克地主壟斷了軍隊中的一切職位,逐漸形成了軍事貴族階層的容克地主軍官團。從德軍早期的克勞塞維茨、老毛奇、施裡芬、小毛奇和澤克特到後期的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龍德施泰德,都是容克軍官團出身。普魯士—德國軍隊和著名的軍隊之腦——總參謀部也均建立於容克軍官團之手。
由容克地主操縱的普魯士國家機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為戰爭作準備。l834年,普魯士召集36個邦國組建關稅同盟,統一度量衡和貨幣,形成德國共同市場。在此基礎之上,普魯士政府大力支援鐵路建設,鐵路對戰爭勝敗具有關鍵作用。普魯士參謀總長毛奇將鐵路作為近代戰爭重要的運輸手段。在發動機發明之前,軍隊調動都利用鐵路實施,都依賴於鐵路的擴建和稠密的鐵路網作用的正常發揮。普魯士鐵路建設並不由政府行政機構管轄,而是由陸軍總參謀部鐵道處特設的“鐵道司令部”領導。鐵路的快捷運輸提高了軍隊的機動性。l850年,全國規模的鐵路網在德國形成。
對鐵路裝置的需求為德國的煤炭、鋼鐵和機械產業提供了廣闊的新市場。1848年成立的沙夫豪森銀行和1853年成立的達姆斯塔特工商銀行為關稅同盟區內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大量的資金。19世紀50年代,在魯爾河流域新建和擴建了一大批煤炭和鋼鐵公司,其中包括施汀尼斯煤炭貿易公司、赫爾德採礦與冶煉公司,漢尼爾以及克虜伯、菲尼克斯和博庫默爾·維賴恩等公司。德國的機械製造業在生產火車機車的過程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這類公司有:波爾西克、漢莎爾、馬費和哈爾克特等。
1870年德意志銀行成立。銀行創始人喬治·威廉·西門子是建立西門子公司的維爾納·馮·西門子之子。德意志銀行成立的目的是“處理所有各種型別的銀行業務,尤其是為了促進與便利德國同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海外市場之間的貿易關係”。當時德國對外貿易的金融大權被英國人牢牢掌控。德意志銀行要囊括所有銀行業務,為德國對歐洲其他國家以及海外市場的貿易提供支援。此外,大型工業需要大型銀行,為了促進本國經濟,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德國本土、歐洲乃至海外的鐵路、煉油廠、發電廠以及鍊鋼廠都需要資金。
事實上,在德意志銀行建立時,德意志國家還不存在,俾斯麥統一德國的事發生在一年以後。儘管德意志銀行的名稱響亮,但它是新建立的德國銀行企業中規模最小、資金最少的一家根基很淺薄的銀行。不過銀行成立10年後,德意志銀行建設成為德國領先的金融機構。到了19世紀80年代中期,德意志銀行已成為歐洲大陸信貸機構中的巨人。
在國內,1887年,德意志銀行改組愛迪生德國公司為德國電氣總公司。1890年,建立德奧內斯曼鋼管股份公司。1897年,改組西門子公司,建成了現在全球聞名的西門子股份公司。在國外,1883年,德意志銀行參與投資建設美國北太平洋鐵路。1888年秋,以德意志銀行為首的德國財團獲取了建造與運營土耳其阿納託利亞地區鐵路的許可證,到1890年,德意志銀行控制了奧斯曼帝國歐洲領土的所有鐵路。羅馬尼亞是世界石油工業的開端。全世界第一座煉油廠是在1857年8月在羅馬尼亞普羅什蒂投產。當時羅馬尼亞石油一直被英國人控制,到了1903年,德意志銀行收購重組了羅馬尼亞石油公司,控制了羅馬尼亞石油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