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1 / 4)

“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被貼大字報,說你吃革命烈士的肉,你的階級感情哪裡去了?

第45章 雪墳

冬天是個漢奸

1935年6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楊、一師二團政治部主任張給司令部的報告》中說:

三團不集合還好,一集合馬上隊員看看三團衣服整齊,就引起很大的動搖。

隊員有說“三團是縣委親兒子,二團是外來的”,當然這是可笑的話。

抗聯與八路軍、新四軍的諸多不同,是服裝從未統一過,連一個軍也難得清一色。這支部隊能打仗,繳獲多,這次繳獲一批黑布,就統一做成黑色的。更多的時候,是什麼顏色都有。當然也有軍裝,繳獲鬼子、偽軍的,還有偽警察的警服。

“窮漢子,你別歡,打春還有40天。”這是筆者家鄉遼東地區的民諺,說的是立春後還有40天好冷,而在北滿那就是兩個月也不止了。

“太陽冒嘴,凍死小鬼”,是說太陽剛出來時最冷,把鬼都凍死了。今天東北人說天冷,是“賊冷賊冷的”,當年則是“嘎嘎冷”、“嘎巴嘎巴冷”這樣的象聲詞——大地、冰面、樹幹凍裂了,“嘎嘎”響,“嘎巴嘎巴”直響。

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南北大炕,老兩口,中兩口,小兩口,現代人想象那多不方便呀?卻有它的道理。你把它間隔成幾個小屋子,炕頭的房間挺熱,炕梢那頭就凍得受不了了。洞房花燭夜,東北好像沒有“聽房”習俗。且不說冬天趴在窗外會挨凍,有錢人家高牆大院進不去,就是夏天窮人家又能聽到什麼?同樣,滿族男人像女人一樣穿大襟衣服,是因為大襟衣服保暖。冬天要扎條帶子,扎前把棉襖使勁抿緊,就撅出一塊,成了“撅腚襖”。而無論滿漢男女,也無論冬夏棉單,那褲腰都挺高挺肥的,特別是棉褲。抓住褲腰往前一拽,然後向左或向右一抿,褲帶就紮上了,叫“抿襠褲”。沒有褲鼻兒,也沒什麼前開門、旁開門,褲衩、襯褲、襯衣什麼的,對普通大眾則是奢侈品。並非綁腿的腿帶兒,是必不可少的,在褲腳上扎兩圈。“撅腚襖”,“抿襠褲”,不看頭腳,前後左右,女人沒了形,男女都一樣,暖和就行。

如今遼中、遼東、遼南,特別是城市,且不說棉鞋、棉帽,連棉衣、棉褲也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氣候變暖是個原因,關鍵是從家門到上汽車再到單位,也就幾十米、幾百米的距離,而當年是離開家門就被風雪圍裹著。冬天進山的獵戶和在山裡討各種營生的人,除了“撅腚襖”、“抿襠褲”和狗皮帽子、烏拉外,必備的是老羊皮襖、皮套袖和皮褲筒子(又稱套褲),腰後再綁塊叫“屁擋”的狍子皮,或狗皮——每到冬天,抗聯官兵最羨慕的就是這一套裝備了。

1937年,3軍、6軍用黃波羅樹皮或柞樹皮熬的水,把白布染成黃了吧唧的顏色,做成軍裝。儘管深淺不一,淋了雨把黃種人染的更黃了,而且著裝的仍是所屬的部分部隊,卻算多少有點兒軍裝的味道了。

不過,後來可有點兒統一的味道了。從南滿到北滿,官兵大都穿著繳獲的鬼子、偽軍的服裝,遠遠望去就像日偽“討伐隊”。

1937年(無月日),《抗聯第二軍和第五軍政治軍事情況的材料》中,開篇即道:

二軍的隊員養成刻苦耐勞儉樸的風氣。可是隊員的愛美好修飾,無論經濟怎樣困難,總是穿得很整潔,愛惜武器,保護槍械是無可比擬的。第五軍的隊員們愛惜武器、美好、整潔,不僅是上級領導教育影響的,主要的由於隊員們以二軍為榜樣,自動地去模仿,就等於二軍的隊員對於軍事學習和軍隊的生活管理等等從五軍隊員表現上去自動學習時一樣。

2軍朝鮮(族)人較多,朝鮮族服飾好白色。一個酷愛白色的民族,是不可能不整潔的。可當時,從2軍到同樣“美好、整潔”的5軍,以及其他各軍官兵,已經成了什麼樣子呀!

“撅腚襖”和“抿襠褲”,在林子裡轉上個把月,那棉花早開包沒形了。鬼子那軍裝確實結實,軍官黃呢子,士兵是小帆布,厚實得沉甸甸的,可用不上一個冬天,全成了破衣爛衫。衣襟、袖口、褲腿颳得絲絲縷縷的,連褲襠也刮爛了,其他不易刮壞處,露營時則被火星子燒得窟窿眼子。一場雨淋成落湯雞,算是洗臉洗澡了。女人天性,有點兒空兒,會去河邊洗洗涮涮。秋風起後,男女都一樣。用老人們的話講,那手像老鴰爪子似的,臉都是鍋鐵色,頭髮披到肩膀了,都“擀氈”(像氈子一樣板結在一起)了。什麼理髮剃頭呀,越長越好,等於多頂帽子,暖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