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部分(3 / 4)

九頭鳥”,倘非過早犧牲,後來4軍應該不會有那麼多坎坷。

十九歲的師長兼政委

周樹東,1918年生於山東省平度縣北滾泉,1925年全家闖關東到琿春縣,1930年考入琿春鎮東關中學,1932年4月參加救國軍,10月加入琿春遊擊隊,不久入黨。歷任團琿春縣委書記、團東滿特委書記、2軍1團政委、1師政委。1936年9月師長安奉學叛變後,為師長兼政委。

1937年4月,周樹東和6師師長金日成率4師、6師各兩個團,從撫松挺進安圖、和龍,準備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先在安圖縣荒溝嶺截擊敵人運輸車隊,又在昇平嶺與日軍交戰,將其擊退。24日,先頭部隊在大沙河上搭便橋時,遭到安圖縣偽治安隊襲擊。這是一群效忠日本的瘋狗,隊長李道善雙手沾滿抗日軍民的鮮血,堪稱惡貫滿盈。周樹東當即以部分兵力正面牽制敵人,主力穿過樹林繞到敵後,搶佔制高點,兩面夾擊,將敵打垮。此戰斃傷敵百餘,李道善也被打死。周樹東在指揮戰鬥中,不幸中彈犧牲。

從照片上看,十九歲的師長兼政委,英俊、帥氣,充滿活力,成熟、老練中,一張明顯的娃娃臉上也不無稚氣。

永遠十九歲的周樹東,讓我想起同樣是中學生的孟傑民、王兆蘭、初向辰,也不能不想到我們這一代的十九歲,以及我的孩子這一代的十九歲。

負傷叫“掛彩”、“掛花”

安圖縣北部,有個叫翁聲砬子(今明月溝)的小鎮,一條布林哈通河從旁經過,吉(林)敦(化)、天(寶山)圖(們)鐵路在這裡交合。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張作霖時代就在這裡駐軍。“九一八”事變前後,駐防的是東北軍29旅676團3營,營長就是後來的國民救國軍總司令王德林。

日俄戰爭後,日本提出要修築一條從中國吉林到朝鮮會寧的鐵路,並於1909年簽訂了條約。由於遭到國人反對,只建成吉敦、天圖兩段,敦化至天寶山之間未接通。事變後,熙洽為了向主子表忠心,就把修築這段鐵路當做一份禮物,獻給日本人了。

1931年11月,江橋抗戰正酣,3營也在翁聲砬子開火了。

這天,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下稱“滿鐵”)的一支測量隊,在一個小隊日軍護衛下,來到3營營部。王德林向他們要省府的公文,日本人說這是熙洽同意的,吉興旅長也給你通了電話,還要什麼公文哪?王德林說這是俺的防區,沒有省府公文,誰也不能進入。

言來語去迸出火星子,日軍就要動硬的,向山頭上3營的炮臺奔去。這天的值星班長是史忠恆,兩次鳴槍警告無效,一聲令下,一陣槍聲響過,兩個鬼子當場斃命。

史忠恆,1906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九歲給人放豬,二十歲參軍。如今參軍講保衛祖國,那時軍閥混戰,民生困苦,許多人就是當兵吃糧,拿命換口飽飯。要能混個一官半職的,就是祖墳冒青煙了。史忠恆在多大程度上是當兵吃糧不好說,可以斷言的是面對入侵者,像許許多多有血性的中國人一樣,就是為保衛國家豁出命了。

在大都為放下鋤頭拿起槍的農民的義勇軍中,像史忠恆這樣有多年行伍經歷的老兵,自然就成了中堅、骨幹。從救國軍副連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到抗聯2軍2師師長,他參加了攻打敦化城、牆縫伏擊戰、磨刀石阻擊戰、八道河子保衛戰、兩打三岔口等重要戰鬥,而且經常獨當一面,關鍵時刻執行、完成關鍵任務。

史忠恆第一次負傷,有文字記載的是二打三岔口。前面寫了,是汪清游擊隊把他從戰場上搶回來的。這次傷在哪兒,傷情如何,不詳。1933年3月八道河子保衛戰中,團長史忠恆率隊衝擊時,胸部中彈。他坐在地上,用刺刀把彈頭挖出來。一顆手榴彈在身旁爆炸,腹部和腿又受重傷。官兵要把他抬下去,他雙目圓睜,吼道:別管俺,打日本子!

1936年10月,史忠恆率2師在圖(們)佳(木斯)線老松嶺伏擊軍列時,雙腿被打斷,腹部受重傷。見他血肉模糊,官兵以為他犧牲了,高呼“為師長報仇”,將敵大部殲滅。

大小輕重,不知道史忠恆負過多少次傷。同年4月10日,即最後一次3處重傷前半年,周保中給王明、康生寫信,說明“若不實行解剖治療絕不能好”,希望能去蘇聯手術治療。這年冬天終於成行,但是已經晚了。

提起負傷,抗聯老人都說那叫“掛花”、“掛彩”,就是“披紅掛綵”的意思,光榮。輕來輕去沒什麼,那時那人抗造,重了可就光榮不起了。那時不怕打死,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