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2 / 4)

寒的同意。

楚傲寒命葉辰夕領京軍一萬到青河關與沈曼共同禦敵。為了提防葉辰夕,他又任命與葉辰夕和沈曼素有嫌隙的聞巧雷監軍,並下密旨給予他專殺權和便宜行事權,一旦葉辰夕和沈曼有變,可先斬後奏。

於是葉辰夕和聞巧雷領著一萬京軍急如星火地離開了泰京,趕往青河關禦敵。

青河關是旭日國的門戶,原本與聖珈族的科爾什互為犄角,但自從聖珈族滅族之後,青河關便直接暴露在敵前。於是楚傲寒下令在青河關外建立一道防線,修築了眾多的堡、墩臺和障塞,互為犄角。

這道防線十分堅固,一年前東越國的安王葉浩寧曾在青河關外繞了一圈,遙對青河關望洋興嘆。

東越國的主帥是前軍都督洛斯,他深知要攻下青河關是十分艱鉅的任務,因此沒有下令強攻,只是試探性地發動了幾次進攻,每次目標都不同,而不管他攻打哪個地方,其他地方都會立刻出兵救援,反應之快讓洛斯十分意外。

因此當葉辰夕和沈曼趕到青河關時,兩軍正相持不下。葉辰夕知道青河關的防線十分堅固,因此決定以守為主,而洛斯似乎對葉辰夕十分忌憚,一直以各種方式試探葉辰夕的實力,葉辰夕應祭得遊刃有餘,讓東越軍不能寸進。

與葉辰夕素有嫌隙的監軍聞巧雷當然不會放過任何彈劾葉辰夕的機會,比如只守不攻、在軍中飲酒等事都成為彈刻的理由,朝中的大臣都清楚這兩人有嫌隙,久而久之就不當一回事了。

邊關烽火不絕,而泰京亦暗濤洶湧,一場顛覆之禍正在旭日國悄悄醞釀,而朝中的眾臣卻毫無所覺,依舊鬥得翻天覆地。

22、玉碎

在年關將近之際,朝中卻一片波譎雲詭,楚傲寒舊黨繼續清算先皇舊黨,而楚傲寒卻態度曖昧,終於有幾名大臣受不住壓力辭官回鄉,楚傲寒假意挽留了幾句,在那幾名大臣堅持之下,終於同意他們辭官,並迅速補上幾名年輕有毅力的官員。

至此,眾臣終於明白了楚傲寒的意圖。先皇舊黨大多是一些歷經三朝的老臣,思想迂腐,不知變通,又因為楚傲寒弒兄奪位,他們雖然表面恭敬,但心中自然不服,甚至有點瞧不起楚傲寒。

楚傲寒雖然有心革新,但這些老臣卻成了一股不少的阻力,楚傲寒原想不著痕跡地慢慢把他們清理出來,卻不料眾臣比他更沉不住氣,竟開始秋後算帳。事情雖然出乎意料,卻是往著對他有利的方向發展,因此他刻意縱容這股清算之風,並有意借它達到自己的目的。

在一片緊張的氣氛中,終於迎來了元旦,宮中貼上了紅色的窗花和春聯,一片喜氣洋洋。

放假的那幾天,朝臣們互相登門拜年或以名貼投賀,並藉此商議朝中大事。

這夜,月色橫空,薛凌雲和墨以塵用過晚膳之後便在暖閣下棋,正下到一半,盧少星來訪,他們立刻撤了棋盤,與盧少星見禮之後,各自坐下。

由於清算越演越烈,盧少星亦受牽連,終日憂慮之下,他已憔悴了許多,礙於形勢所迫,他甚至比薛凌雲和墨以塵更急進。

才剛坐下,盧少星便說道:“楚傲寒是鐵了心秋後算帳,如今已有數人辭官回鄉,此事不宜再拖。”

墨以塵聞言,問道:“依盧大人之見,何時才是最佳時機?”

盧少星似乎早有決定,立刻答道:“元宵之後,楚傲寒會依制到近郊祭天,當晚會宿在近郊的行館,到時宮中防守空虛,那是最佳時機。”

薛凌雲和墨以塵在旭日國生活了二十多年,對旭日國的事十分熟悉,自然知道祭天的事。他們早已暗中商量過,也覺得祭天的時機最好,於是聽了盧少星的話只是對看一眼,薛凌雲便點頭說道:“祭天確實是個好時機,一旦錯過,不知道還要等多久。”

墨以塵露出一抹清淡的笑意,這笑容一如當年般淡雅出塵,有時候不禁讓盧少星疑惑,為何有人能在經歷過這樣的波折後依舊保持著這淡雅的笑容?也許,這就是墨以塵的特別之處吧?

“我們的人馬早已準備好了,盧大人那邊安排得如何?”

盧少星聞言笑道:“你們放心,上十二衛裡有不少都是先皇舊臣,當初楚傲寒叛變,他們都曾激烈抵抗,直至先皇在宮中自焚,他們知道大勢已去才迫不得已投降。如今為救四殿下,他們願意肝腦塗地。”

上十二衛是旭日國的皇帝直轄親軍,俗稱禁軍,負責護駕和護衛宮禁,上十二衛的第一衛是錦衣衛,負責護駕、查察官員及緝捕,第二衛是旗手衛,負責護架、執掌御駕所用的金鼓、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