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才到我這裡詢了做法。聽太監說,前些年,陛下即使自己不吃,也要在御桌上擺上一碗,道此粥賞心悅目,令人食慾大好。吳大人可能不知,這碗粥現在在宮內是無人不曉了 。”
凌琰吃著粥,見太傅未動,催促道:“太傅吃啊。”
吳桑端起吃了一口,道:“有杏仁的味道。”
明妃眼睛一亮,道:“太傅吃出來了。我一直認為佐以杏仁露會更好。可是陛下不喜歡就作罷了。”
吳桑垂著眼睛,只攪動著眼前的這碗紫米粥。
曾經吃過一碗有杏仁味的紫米粥,只吃了一口就不吃。
皇帝從他碗中舀了一勺,皺眉道:“你不喜杏仁?”
吳桑在明妃的注視下,又勉強吃了幾口,笑著道:“娘娘恕罪,臣中午積了食,吃不下了。”
吳桑陪著凌琰溫課到酉時起身離開。
臨走前又細細的叮囑凌琰晚膳後的功課不可落下。
凌琰乖巧答應,又將太傅送到門口。
其實不論是齊湉,還是吳桑,本質都是溫和無害的人。
心腸軟,好說話,見不得別人受苦。即使被人佔去便宜,也不是很放在心上。
偏偏是這種對很多事情不在意的人,一旦被觸犯到底線,就必然是抗爭到底的。
吳桑雖與凌琰相處時日不多,卻也可以感覺到凌琰對自己的依賴。
小孩子的要求本來就難以拒絕,何況每當凌琰撲閃著亮亮的眼睛時,吳桑就會想起因為自己溺死在水中的妹妹。
如果她不夭折,會不會也有一雙亮如星辰的眼睛。
這種愧疚地被轉嫁到了凌琰的身上。
是以當凌琰以絕食三日的面目出現在吳桑前面時,即使再強烈的離開願望,吳桑覺得也可以先放一放。
☆、第 44 章
凌琰在門口看著吳桑走遠了,才走到側殿右邊的一扇木門前,規規矩矩地道:“父王,太傅已經走了。”
凌琰在吳桑面前也是規規矩矩,只是在吳桑那裡凌琰總是帶了幾分討好,在皇帝這裡卻是帶上了幾分畏懼。
木門咯吱一聲被開啟。
從裡面走出來的正是大德朝的皇帝陛下。
皇帝明知道人已經走遠,還是望了望離開的方向,有些失神。
自從吳桑那日不許皇帝出現之後,皇帝就真的沒有再出現在吳桑面前。
只是每日在吳桑出入宮時,站在木門內看上一眼。
本來在房間內設個暗室會看得更清楚,可是皇帝擔心房內靜,萬一發出響動會讓吳桑知道,所以沒有實行。
皇帝知道自己中毒了,中了吳桑的毒。
每日這兩眼如同飲鴆止渴。
站在木門後面的皇帝,糾結矛盾。
一方面是無數地想著衝出去,把人緊緊摟在懷裡,不管他如何掙扎,不管他如何反抗,只把他牢牢的禁錮在身邊,按在自己心口的位置,讓他再也不能逃開。
另一方面想的是,若自己這麼做了,是否有足夠的勇氣來面對吳桑的恨意和怒氣。
美好的事物總是讓人輕易沉溺到習慣。
那段時日,每日安臥榻上的人,只是自己一伸手,勻稱清瘦的身體就可入懷,細膩清淨的肌膚在手。若懷中人心情好,還會睜開迷離懵懂的眼睛看著自己笑,憨態可愛。
在見過了那樣的吳桑之後,光是想起那雙漂亮的眼眸帶上恨意看著自己,皇帝就會忍不住畏懼、顫抖。
所以皇帝忍著,即使忍得心頭疼,疼得萬箭穿心,也只躲在木門後看著那日夜縈繞的人兒,不敢有任何多餘的舉動。
看他帶著笑,溫和的與明妃道別。
輕柔的聲音是自己奢望能再度在耳邊響起的。
看他寵溺的目光投在凌琰的身上,摸著他的頭,臨走前還會抱一抱他。
下意識地看著自己空蕩蕩的手臂,那幽香清淨的身子自己多久沒有抱過了。
有時宋恕會在殿外等他。
宋恕沒有遞上辭呈,他那日只是入殿和皇帝請辭。吳桑不走,料著皇帝不敢動他,他也留下來。
宋恕陪著笑,看著吳桑的臉色說話,只一疊的道歉。
師兄當時不說,是擔心師弟知道後會難過。
師弟你別惱,師兄知錯了,以後有事一定不再瞞著你了。
晚上師兄給你做一桌的菜賠罪好不好,做你愛吃的萵筍爆牛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