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說山上僮人會到村裡來易貨,果然不假。這集市上確實也來了僮人,男子皆斷髮,穿蠟染的花布短衣,露著臂上文身,腰間有刺繡精美的飾帶;偶見幾名僮人女子,穿著斑斕彩裙,頭頸雙手都飾以銀器,於此鄉野村間極為搶眼。
邢耘去看他們帶來交易的東西,也無非是大米、布匹、山珍之類,唯獨一個老者面前放了幾樣造型稀奇的物件,有竹木製也有銅製的,看上去像是樂器。邢耘經年浸淫絲竹聲樂,這樣的異族樂器卻是少見,湊近了去看,忍不住敲敲銅鼓撥撥琴絃,問這些樂器都叫什麼,怎麼用怎麼賣。
那老者操著蹩腳的漢話大略說了說,許多土話發音邢耘聽不懂,比著手勢猜出個大概。又見其中有把造型似琵琶卻細長得多的琴,琴身用杉木製成瓢狀,琴端二角形似羊角,只有兩根弦,旁邊還配了把弦弓。
老者說這個叫“果吉”,邢耘請他給演示一下,老者便往音孔中插入一根圓木釘來調了音,把琴尾抵於左肩,左手託琴按弦,右手執弓拉奏。奏出的音色纖柔略沙,音色低而綿柔。
兩個從未見過如此稀罕的演奏法。敬修於音律上不甚精通,只覺異族風情。邢耘卻看得極為入神。細細觀摩片刻,請老者讓琴給他,重新調了弦再來奏一曲《春江花月夜》,那琴在他手上頓時生出五度和音,悠韻綿綿,與琴瑟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