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元紹離開之前最後留下的話,猶然雷轟電掣一般在耳邊隆隆震響:
“你是願意身後被人提起,第一個想到的是你差點嫁給了大涼皇帝,還是想到
你日後跟著朕做出的一番事業功勳?”
作者有話要說:從現在開始之前發過的部分正式用完~~~喵,明天起進入全新的篇章
☆、留得生前身後名
“你要見朕?”
那一日,凌玉城默然閉戶,從月出坐到月落,又從日中坐到日仄。日影西斜時,在房外值守的親衛終於看見自己主將緩步踏出,臉色微微有些蒼白,一雙眸子卻是一如既往的清亮。
“為我傳語北涼國主——”
當晚二更,元紹踏月而來。
書房裡更不秉燭,凌玉城衣冠整齊地坐在桌前,聞聲抬頭。元紹已經自行推門進來,照例大剌剌地坐到對面,悠閒打量著隻字片紙俱無的書房。
他送還凌玉城手下親衛的時候,就順手派了一隊羽林衛過去駐紮,半是防著大虞動手腳半是方便傳信。等了一天一夜,第二個羽林衛小隊換防回來,終於給他帶來了期待已久的訊息。
“我想當面問陛下一句話——陛下處心積慮要把我納入麾下,卻是打算怎麼用我?”
“那要看你怎麼選了。”這些日子,元紹也反反覆覆算計了無數遍,這時回答起來胸有成竹。“上中下三條路,隨你自己去選。”
“你要是不發一言,不設一策,朕也由得你。宮中府中,你應得的待遇不會缺少。只不過有朝一日發兵南朝,拿你的人頭祭旗,也不要說朕沒有提前說過!”
“你若願為將,朕許你帶兵征戰四方。你的下屬願意跟過來的,軍功賞賜,朕不會虧待。只要你不想造反,就不用擔心什麼功高震主之類的事。”
“第三條路呢?”
“第三條路——”元紹一揚眉,嘴角泛起微笑,好整以暇地往椅背上一靠:“朕看你在北疆所作所為,胸中自有丘壑,不僅僅是一個帶兵統帥的格局。你若能有國士之為,朕何難以國士待之!”
“何去何從,聽你自擇!”
凌玉城怔怔地看著他。
還記得第一次覲見嘉佑皇帝的時候,那個臉色枯黃憔悴的中年人,彷彿是先帝寧載一個褪色的翻版,被掌握朝政十多年的權臣柳明夏壓得透不過氣來。即使除去柳明夏之後,看他捧起端王來制約太子,又扶植清流制衡端王,零敲碎打的拔除兩個兒子的爪牙,地方官或升或降,或賞或罰,乃至邊關軍功升黜也要以二子之爭為先,種種手段,無非帝王陰微心術,全不見堂堂正正聖君味道。
還記得自己火燒蕪州以後被鎖拿至京城,身在牢獄孤立無援,只有才十二歲的寧秀奔走求告,而嘉佑皇帝竟未曾發一言一語——還記得柳明夏倒臺後他主動請求黑衣軍出城駐紮,那個皇帝眼裡飛快閃過的如釋重負,以及隨即漫上來的,竭力掩藏的狐疑擔憂……
而眼前這位北朝國君,他坦蕩蕩居高臨下,他眼裡並無半點陰冷猶疑,他說“國士之為,國士待之”……
凌玉城慢慢垂眼。
他不說話,元紹也不開腔。兩人隔著一張書桌相對默坐,聽遠處侍衛來回巡邏,一遞一聲交換口令,聽高閣玉漏遲遲,聽譙樓更鼓由三更打過四更,凌玉城終於抬頭迎上了元紹的目光。
“陛下,我有三個條件。”
“第一,我的下屬,也是陛下的子民,求陛下待他們一視同仁。”
“這是自然。”
“第二,宗室之中,只敘國禮。”
微微揚了一下眉,元紹毫不遲疑地點頭:“可以。”
“第三,我死之後,不葬皇陵,不入宗廟,不受祭祀。”
“……”這個條件終於讓元紹難得地驚訝了一下。沉默了片刻,把招攬凌玉城以後可能發生的各種情況前前後後又過了一遍,他方才斂容正色,慎重點頭:
“朕答應你。”
應諾的一瞬間,他分明看見某種激烈的情緒從凌玉城眼底一閃而過,似乎是釋然解脫,又似乎帶著深深的苦澀自嘲。然而這情緒只是一閃就無影無蹤,凌玉城已經整頓衣冠,離座再拜:
“臣——謝陛下恩典。”
三年苦心籌謀,一月殫精竭慮,五日之間兩次夜訪,終有這一拜,定下了君臣名分。
到這地步元紹便也做出了主君身份,也不起身挽扶,端坐不動微微點頭。凌玉城拜罷,更不待元紹示意,自行起身,振衣回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