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爬過大床躺到自己的‘窩’裡去,都感到這是世界上最舒適的地方。”(周密:《一個延安孩子的回憶》,《憶周揚》第100頁)那時的生活是緊張的,艱苦的。蘇靈揚在抗大、黨校學習,很少回家。周揚在教育廳工作繁忙,回來又要照顧幼女,做家務活,確實也夠他受的。周密回憶說:“那是冬天,爸爸在屋裡生火,或因柴火溼或因灶難燒,也可能是技術不行,總之,搞得滿屋是煙,滿地是草木片。他自己頭髮上沾著幾根草,眼睛燻得通紅,幾次叫我到院裡去,可我賴著不走。後來,大概是屋裡的火沒有生著,他的肝火上升,一把把我抱出門外,我又堅決地跑進去,於是他把我提到院中間一條長凳上按住狠狠揍了幾下屁股才算了事。我自小頑皮,脾氣又倔,挨媽媽打是家常便飯。可爸爸這輩子只打過我這一次,我倒記得清清楚楚,成了我最早的回憶。”(同上)
就是在這樣黑黑的窯洞裡,在昏暗的小油燈下,在夜深人靜時常常可以聽到遠處傳來陣陣的狼嗥聲中,周揚寫下了一篇又一篇閃光的文字。
周揚思想敏銳,他的過人之處,就在於他善於思考,善於向他人的長處學習,善於從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中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