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更是憑著他的善良智慧,將幾年來所有積蓄捐獻出來,並幫他募到善款用以救災,得以保全救活人命無數,購買棺木埋葬屍骸一千具。
這時石念青才明白,以往自己對他的感情竟是那樣的淺薄,淺薄的令人汗顏。
面前這個人,就像是一壺好酒,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醇美醉人的氣息越發的讓人驚喜,沉醉。
作者有話要說:新春快樂,親們!!!
☆、九十一 欠你的
隨後的時間,民間募集的善款陸續到賬,正值朝廷外有強敵,內有疫病的關頭,朝廷的財政吃緊,這些來自民間的募捐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每天石念青晚上回到住處,不管再晚,都會和丟丟說會兒話,一些白天發現的棘手的問題往往就在這夜談中找到了靈感,然後和同僚商議,達成共識,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
比如疫情初起的時候,丟丟和藥局的人交談得知,逢此大疫,可能會出現藥品緊張的情況。信陽多山,當時正值夏天,山上可用的草藥很多。但是藥局的人手不夠,有些藥的炮製的過程也複雜。
就是在這樣的夜談中,石念青產生了一個明智的決定,他發動山民按要求採摘草藥,官府派專人收購,提前晾曬炮製。因此,在災情持續數月,各地藥品緊張的情況下,信陽惠民藥局的常用藥品存量還能能夠繼續支援下去。
在災情最嚴重的時候,死亡人口劇增,有些地方出現一戶人家全部感染死亡,無人掩埋屍骸,以至於出現了曝屍荒野的慘象。
而由於死亡人數多,民間無償掩埋屍骸已經收效甚微。
石念青也是在這樣的夜談中,想到了可行的辦法。
信陽州出榜告示駐軍和百姓,但有能埋屍一軀者,官府給銀三分。此令一出,遠近軍民趨者如市,數日之間,野無遺骸,官不費力,而死者有歸。不久,這個辦法經朝廷批准後向全國推行。
石念青簡直感謝上蒼,在這樣的時刻,他身邊能夠有丟丟的陪伴。他已經不僅是精神上的愛侶,更成為了他危難時的助手。
由於採取了正確的方法和積極的措施,中秋過後,疫情終於漸漸的得到控制,死亡人口也開始減少。
丟丟每隔一段時間會隨著惠民藥局的醫官到鄉村發放藥品,有些村落地處偏遠,需幾天才能回來。
石念青的住處就在知州府的後院,單獨的幾間房子用作宿舍,官員們辦公晚了能有地方休息。因為石念青沒帶家眷,就在這裡常住,因此後院裡給歷任知州準備的住處就成了石念青的家。其餘的房舍大都是其他官員臨時休息的地方,還有幾件空房,放了些舊物,石念青就讓人將隔壁的那間收拾出來讓丟丟暫住。
這天晚上,丟丟回到住處,剛從知州府大堂的外牆轉過來,就聞到一股濃重的降香味道,小小的天井院滿滿的站了幾個人,見他進來,都扭頭看過來,竟然是信陽州的幾位官員,丟丟認得有同知王湘芝,通判趙希宇。
丟丟怔了一下,以為他們在議事,打算轉身出來,就見石念青的屋子裡有兩個人走出來,丟丟看去,當先的是一位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穿的竟然是太醫的服侍。後面一個少年人,挎著一個藥箱,那兩人也不說話,走到桌邊,那個少年開啟藥箱取了雄黃酒兩人洗了手。
那男子擦乾了手,沉默了片刻,看看眾人道:“各位大人,石知州病情危重,鄙人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王湘芝上前一步道:“周太醫,我們信陽州已經有兩位同僚染病,一位已經去世,石大人這幾個月來夙夜奔忙,身先士卒,他若是有事,我們無法對信陽的百姓交代。”
周太醫點頭道:“王大人,我連夜從浙江趕過來,就是受命給石大人診病,我會盡全力,但是,大人發病急,病勢沉重,諸位也要有個準備。”
兩天前,石念青在勘察遺骸掩埋情況的路上,忽然昏倒,人事不知,隨行的人急忙將他扶到路邊,召了醫生診治,那醫生只略望了望,切了脈,就嘆息道:“大人這是染了疫病了。”
石念青病情幾乎是猛地發作起來,其實他晚上就有開始頭痛,他也沒有在意,以為是沒有休息好,這一段日子他熬盡心力,只是仗著年輕,硬撐著罷了。
誰知到中午的時候,竟然猛地發作起來,只短短的一天時間就人事不知。
信陽的官員們急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將事情上報,恰逢太醫周敏之在江浙巡診,受命連夜趕到信陽,為石念青診病。
周太醫見眾人臉色沉重,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