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碟小菜,這小菜就是醃漬好的酸辣黃瓜,吃起來又清爽有開胃的,配面吃也不錯。
麵條勁道,各種配菜味道好,料也足,尤其是炸醬麵,裡面切的是實實在在的肉丁,吃起來十分開胃爽口。
夏天原本悶熱,人們胃口差了不少,而吃起這涼麵,竟然如此爽口開胃,有的人不由的要了第二碗。
吃麵是很快的事兒,很快有人吃了面,一臉滿足的出了店,還不忘和鄰居朋友宣傳一聲,
“李兄,東街開了一家新麵館,那面可是真好吃,今天第一天開張,半價賣呢,才四文錢,足足一大碗呢,還送小菜,你還不去嚐嚐。”
“是嗎?有這麼好吃,我正好沒吃飯呢,我這就去吃吃看。”
有了一些食客的宣傳,很快鋪子又來了一群人,很多人的想法並不是衝著味道多好來的,最主要的是便宜,比自己做還實惠呢,這麼好的事哪能錯過呢,於是客人來了一波又一波。
炸醬麵賣的最好,雖然它比素面貴一個銅板,人們還是愛吃肉的,都要炸醬麵,其它兩種面就要差點,不過最後也全部賣光了,他們準備的兩大盆面都賣了出去,大概算下來有一百多碗麵。
這樣說來有至少一百人來這吃麵,可是不少人呢,面賣光了,來得晚了沒吃上的人不免有些遺憾,尤其是聽到有人誇這家面怎麼怎麼好吃的時候,心中更是癢得厲害,轉天一早就過來吃麵。
忙碌了半天,雖然賣出了一百多碗麵,最後算下來其實根本沒轉多少銅板,他們這第一天銷售,差不多就是成本價在賣,最後轉了五十來個銅板。
竇花和李氏之前算了成本,面是實打實的白麵,加上各種配菜調料,一碗素面賣八文錢,葷面賣十文錢,除去成本一碗麵能賺四文錢左右,因為鋪子是自己的,自家家人出力,沒有額外的開銷,掙多掙少都是自己的。
饒是這樣,李氏和竇花數著銅板也是高興的很,這些都是他們辛苦一天的勞動成果啊。
第二天就好了許多,雖然吃麵的人少了一些,可是價格卻是提上來了,面的味道好,總有人會來吃的,第二天賺了三百多個銅板,第三天賺了二百多個銅板,後來的收入一直在二百個銅板上下浮動。
賣一個月的面也能掙得七八兩的銀子,按照約定,竇花和竇四山兩家平分,每家都能得上幾兩銀子,這也算是一筆大收入了。
竇花對賺的的這些銀子到沒什麼太在意,家裡如今不缺銀子,自己上山一趟,掙得銀子也比這個不少,她主要是想讓家裡有個長久的營生,弟妹在縣城裡多來往走動,也能長個見識,這也是她為竇家幾個小的掙下的第一份家業營生,等竇青大了,取了媳婦,就讓他們接手,以後過日子也就不愁了。
雖然開了麵館,但家裡地裡的活計也沒落下,家裡有小的還有一群牲畜呢,不能撒手不管,竇花和李氏將鋪子開門的時間,定在巳時初到未時末(早九點至下午三點)這段時間,早晚都不做生意,這樣他們從竇家村來到縣城,一來一回有了時間,也能照顧到家裡,唯一的就是小灰子跑腿辛虧些。
為了犒勞小灰子這個大功臣,竇花早晚都餵它兩個餅子,它有吃的,倒也沒鬧過什麼情緒。
如今兩家合夥開店,地裡的活都是騰空兒一起幹的,這樣人多,活幹起來倒是也快,家裡也是彼此互相照應這。
沒幾天功夫,竇家開店的事情便在竇家村子傳開了,成了村子這一陣子最大的話題,沒人不羨慕的,
“哎呦,你們聽說沒,這竇家丫頭竇花在縣城裡開了麵館,聽說買賣好的很啊。”李家大娘道。
“我早聽說了,我家當家的都去過他家麵館,還送了一碗麵給他吃,聽他說啊,那面可是真好吃,叫什麼涼麵,有勁道又開胃,吃了一碗還想吃第二碗。”孫家媳婦道。
“還有這事呢,改天我進城,也要去瞧瞧,嚐嚐她家的面和咱們做的有什麼不一樣。”李家大娘道。
“是啊,她嬸子還在我家收菜了,就是用在麵館上了。”竇嫂子道。
“這竇花丫頭就是個有福氣的,當初頭上捱了一記棍子,大難不死,反而越發的有本事了,如今連鋪子都開上了,那得多少銀錢啊,咱們想都不敢想啊。”
“可不是,那丫頭腦袋也活泛的很,聽我當家的說,她家的面花樣好幾種,光是看著就好吃。”李家大娘道。
“原先也不顯山不露水的,如今怎麼這麼厲害呢,連男人都比不上她的本事。”孫家媳婦道。
“我看啊,這也是被逼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