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後
好在顧婉早就知道他是個什麼人——-一輩子勞心勞力,心中裝滿了家國大業,這樣的男人,本也拴不住,既然嫁了,只好認了。
前陣子陰雨連綿,家裡的被褥衣物,還有書籍,都潮乎乎的,別的也就罷了,書籍卻是要緊物件兒,難得如今入了秋,天氣乾爽,今日更是萬里無雲,日頭也好,顧婉便把家裡的書都拿出來晾曬。
她的書極多,從各處採買的,劉,陳郡主相贈的,還有那些從隨身商店裡買來的,不必避諱人的書籍,平攤開來,晾了整整一院子。
寶笙拿了細膩的紗布,又找了竹竿,把所有的書籠罩住,就怕有什麼鳥蟲兒無意間弄髒了書頁兒,滿園的書香,聞著書香氣,王府的下人們連走動的聲響都弱了幾分。
整個王府的下人,連那些侍衛,也多是文質彬彬,身上帶著書香氣,不識字的並不多。
顧婉自從嫁給沐延昭以後,就很注意王府下人們的教育工作,一是帶著點兒實驗的心思,二來,她以前就吃過下人們蠢笨的虧。
讀書明理,也能更好的做活,顧婉從不怕自家下人讀了書之後心大,若是當真有天分,能讀出名堂來,以沐延昭的能力,讓其脫籍而出,參加科考,入仕做官,也算不得什麼,哪怕只是個基層的把**品的小官小吏,也算是王府的一份助力。
可不能看不起小人物,廣結善緣總是有好處的,指不定什麼時候就能派上用場,再者說,即使沒什麼用,給朝廷培養一個半個的有能力的人才,對沐七來說,也是好事一樁。
王府外書房開闢的那座小型書樓,以前只是允許下人們借閱一些不大緊要的書籍,後來隨著印刷術的進步,書籍成本稍稍降低,這書樓裡的書,也越發的多起來,固然遠遠比不上集賢館的藏書樓,可也算是相當不錯。
偶爾有儒生登門求見七王爺,偶然得知,還不可思議了許久,畢竟,這個時代的固有傳統——讀書識字是一樁了不得的技能,讀書人也自高自傲,而家裡如果有一座書樓,那簡直是世家大族有底蘊的象徵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