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不順眼,結果一吃就愛上,把顧婉手裡去了封皮的巧克力搜刮走。
再有就是弄了一堆比較便宜的玻璃藝術品,扔到京城的鋪子裡出售。
顧婉雖然有了玻璃作坊,但這個時代做出來的玻璃,失敗率高,成品率很低,大部分玻璃還是那種帶了點兒綠色雜質的玻璃,一窯燒出來,輕易沒幾塊兒透亮的,吹制工藝也差點兒勁,工人們沒經驗,又都是手工作業,這時代的人,又哪裡見過現代五花八門的玻璃工藝品?
顧婉聘的掌櫃聽說這是海外來的東西,登時激動的不行,差一點兒自己就上了出海的商船要一起出海。
慶朝並不閉關鎖國,商人的地位也不像後世傳說中的那般低下,沐家自己就開著商行,國內有許多海商,但大部分都是把國內的絲綢瓷器運出去販賣,還真沒聽說過海外有什麼好東西。
當然,這個時代海外估計也真沒什麼高超技術存在!
顧婉看著老掌櫃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非要出海去見識一下外面的玻璃工藝,哭笑不得地費了好大的力氣安撫住他,答應替他尋找各種技術書籍,心下卻覺得,她回來這麼多年,做的事兒真不算多,其實,她完全可以在國內普及一下科學教育。
現在享受不到類似現代的生活,她要是努力一下,說不定幾十年之後,她的子孫後代,能夠看到點兒希望!
算一算,其實她早就開始讓這個時代的人關注科技了,比如,她把天工開物,農政全書之類的書籍弄出來普及,比如,她將那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和設計圖紙拿給柳木頭,讓他研究水車,研究鍊鋼爐,研究兵器。
只不過,一來這些都不是什麼基礎知識,以實用為主,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也只有柳木頭那樣沉浸在行當裡半輩子的能耐人,才能理解,但即使是柳木頭,因為基礎知識缺乏,他就算能照著圖紙做出東西,讓他自己研究,還是相當困難的。
顧婉也沒想一下子做出多大的事業,讓天底下所有人都認同一個新的系統學科,她活了這麼久,早就學會了什麼叫不要好高騖遠。
這就是忽然在她腦子裡冒出來的一個念頭,仔細想想,大約也就是因為孝期沒有完全過去,宴會遊樂比較少,王府又沒多少事讓她操心,實在是閒得慌,顧婉姑娘自己想給自己找點兒樂趣罷了。
只是想想容易,要做,可不那麼好做。
不說別的,就算有教材,她連個老師都找不出來,而且,她也不知道該上哪兒去找學生去!
這時代匠師都是世代傳承,父傳子子傳孫,獨門絕活都是嚴格保密,想讓這些人教學生,難上加難,再說,這些人可能自己會幹活,讓他們手把手帶徒弟還行,大規模的教學,可不是他們能做得來的。
顧婉自己又不是理科生,初中高中的基礎知識早就還給老師了,她自己都不知道該怎麼教學。
一開始,顧婉琢磨著可以和顧南商量一下,顧婉本身擱在未來,肯定能被評為大教育家,擅長教學,又有集賢館在,現成的學校都有了,結果,她才透露了一點兒話頭,人家顧大名士就直接翻了白眼。
好吧,就算顧大名士很開通,並不認為工匠低賤,可集賢館是什麼地方,是為了培養治國人才的地方,這裡不教授基礎知識,凡是能進入的,無不是透過十年苦讀,心懷大志,一心一意奔著做官去的,除非哪一天官員考核考‘工匠’知識,否則,讓這些人為了討好王妃,學什麼亂七八糟的‘技術’,門都沒有!
當然,顧婉也不覺得,一群文科人才能弄得懂數學,物理化學這類理科基礎知識。
於是,打集賢館的主意是不可能了,別說顧南,就是顧安然,也不會允許自家妹子亂來,集賢館那些人,有不少名門世家的公子,更不會由著顧婉‘擺佈’。
她只好弄了一批理科的基礎資料,改頭換面說是古時候留下來的典籍,扔給柳木頭,讓他在他的那個圈子裡多傳播傳播,這個肯定受歡迎。說不定幾年之後,能出現一批看到這等理科知識魅力的人才在。
再者,顧婉一直很注重自家下人的教育工作,很早以前,教導寶笙,寶琴一群丫頭的時候,就涉及到一些數學知識,為了將來管賬,倆丫頭學的還不錯。
這個到能發展下來,以後再教導下人裡面的小孩子,完全可以插入一些基礎的科學知識,小孩子的觀念還沒有形成,可比成人容易接受新東西!
如今寶笙非要自梳頭當嬤嬤,寶琴卻許了人家,還是比她大上十幾歲的王剛,也還在顧婉身邊做活。
顧婉一開始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