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夠讓陛下知道,從此再無煩心事,君王寄情于山水,以這位皇帝的秉性,還是可能的。”
還不要說之後自號朱能大將軍親自領兵,徐秀要做的,就是讓皇帝成為後世英國那種象徵物就行了,朱元璋再怎麼樣,一句民族英雄總是使得的,老百姓還是服氣的,他的子孫作為明王朝的代表也無不可。
更何況沒了皇帝一時半會兒老百姓還不見得適應的了,在沒有絕對槍桿子保證政權,這個天命所歸,是最好的政府合法性。
恐怕六扇門那些傢伙也是有這個考慮,不然造反,恐怕也不見得不行吧,隨即搖頭否決這個想法,按照我來也的說法,六扇門勢力龐大,山頭必然林立,彼此制約,恐怕也難以為成。
一枝梅道:“我會保護好你的。”
我來也道:“那也讓我來跟隨你們吧。”
“嗯。”
談允賢不知何時進來的,幽幽道:“你就不怕死了被人唾罵?你可就成了一個無君無父的大反賊了。”
徐秀笑了,等到該做的做了,也就不必去擔憂後果。
道:“我知道,我死後有人會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墳上,但歷史的風會毫不留情地把這堆垃圾颳走。”
☆、第101章 太平春無君論
“緣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臣之名,從天下而有之者。吾無天下之責,則吾在君為路人。夫父子固不可變者,然君臣可變以非固……”
陸深平靜的注視著徐秀,許久才道:“你這些文章我看了,那麼,你現在來,是來說服我的嗎?”
徐秀同樣平靜的道:“如果不能說服你,我就說服不了天下人,所以,陸兄,我必須要說服你。”
陸深怒道:“你知道你做的是什麼事情嗎?誅你九族都無不可。”
徐秀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這樣生氣,可是別無他法,道:“君非君,臣非臣,把天下安危寄託於一人身上,本來就不是一個可能的事情。”
指著徐秀道:“這就是我們儒生存在的價值,幫助君王理政,還世道了一個朗朗乾坤,峻嶒,不要入了瘋魔道,好好安心等著起復,到時候吾等文翰社兄弟一路同行,施展胸中抱負,難道不好嗎?”
徐秀恭敬的行了禮道:“陸兄,你知道我不在開玩笑,所以你才會非常生氣,小弟十分的信任你能夠成為一名為民請命的好官,我也相信我自己,甚至文翰社的所有人我都相信,可是這個天下不是隻有我們這幾個讀書人,更何況我們這些小官又有什麼作為?等到一路攀升,宦海起伏,幾十年也就過去了,到時候再有雄心壯志,也難為一事無成兩鬢斑白的現實,趁著年輕不去幹,到老來再去幹,豈不是本末倒置。”
站起身來大聲道:“絕大多數計程車大夫們為官一任,即以教戲唱曲為事,官方,民隱置之不講,這樣下去,國會不會亡?身會不會敗?”
這幾年四處遊歷,見過太多的地方官員,這才是徐秀能夠說的出這種話的底氣所在。
走起道:“朝廷上充斥著無所事事、消磨歲月的虛浮習氣。因循守舊而不思改進。治理國家離不開各種法律規章,但法律規章必須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就拿我那個十取其三疏來說,於國是不是有益?然後呢?拖了多少時間?陸兄你告訴我!將近三年啊!官場上有多少三年可以等?國家的財政收入能夠有多少三年可以等?張口祖制,閉口祖訓,什麼祖宗之法不可為通通都是狗屁,因為因循守舊,可以保全他們的官位,因為行姑且因循之政,才好不得罪人,難道陸兄不懂這個道理嗎?你一定懂,我相信也有很多人都能看的明白,所以才有吳廷舉大人大力支援。許多弊病已很明顯了,為什麼不肯加以更改,遂致積弊日重。”
陸深平復了一下情緒,硬邦邦的道:“復立一法以救之,這才是安穩的辦法,也是朝廷有識之士所作的事情。”
徐秀道:“前人們在立法的時候,有他們獨特的時代情況,不能夠詳究事勢,後人們承其已弊,但拘於舊章,不能更革,才會想來複立一法以救,然後呢?陸兄你已經在多個部門做過事了,難道不知道法愈繁而弊愈多,天下之事日至於麻煩,公文往來就會耽擱多少時日?別的我也不說了,陸兄在兵部幹過,勾軍徵兵一事,從國初到現在,是不是一直在立法救法?戶部的寶鈔是不是?這種東西廢紙都比不上,還不是因為祖宗之法?一直立法救法,終究沒有用,越來越尾大不掉。”
“國朝之事自有內閣部堂操心,你發什麼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