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需要再去說些什麼了,事情擺在了面前,有些人看不慣這個皇帝,或者說看不慣一些事情,就要用他們的力量去做個改變,而有這些力量的一個前提就是權利和資本,而獲得的一定是利益,驚人的利益。
權,文人士大夫有,錢,文人士大夫還有,他們要的利益大到有皇帝的存在,太扎眼。
這可不是以後錢權分離的時代,這些人野心太大,如果任由他們下去,就如同歷史那般發展一樣了。
徐秀道:“必須要做出改變,六扇門也好,皇帝也好,他們都不是現在的我能夠去硬碰硬的,唯一的做法就是主動去挑起紛爭。這個官場,看來我再也進不去了,這個罵名,看來也要背起來了。”
一枝梅憂心道:“計將安出?”
徐秀聽了六扇門,接受也就接受了,日子還是這樣過,辦法還是要去想,張嘴就道:“還是比較容易操作的,六扇門不要君王,或者說是不要不聽話的君王,而皇帝什麼還都不知道,或者說東廠錦衣衛有人知道,卻不想讓皇帝知道,那我要做的,就是做一個狂生,告訴皇帝,你的皇帝位置不是那麼穩固的,我不想你好就夠了,剩下的事情,就讓皇帝去幹吧,皇帝如果掌控不了自己的廠衛,也就難說不是個糊塗皇帝。六扇門和錦衣衛我想很可能脫了那件衣服是六扇門,穿上那件衣服是錦衣衛吧?”
除了這個說法,徐秀很難相信一個組織嚴密的組織竟然不為旁人所知,聯想到六扇門是怎麼來的,就只能得出這個結論。
心道:與其等瘡口流膿壞死,落得個動刀是死,不動刀也是死,那就讓我提前百年來引掉這個小膿包,朗朗乾坤,靠陰謀詭計終究不是正道。
有一些事情徐秀沒有明說,也沒有必要去明說,他知道就算強如嘉靖皇帝,也沒有真正的贏了文官階級,除了將風氣弄的一團糟外,就是在生命的最後關頭被嚴嵩徐階相繼給反過來玩了,到最後,一道嘉靖遺詔,就將他一輩子所幹的事情給否定的乾乾淨淨。
隆慶皇帝又是個耳朵根子軟的,國家的事情自然都是文人掌控,一直到萬曆重新掌管朝政,再一次確立皇權和文人士大夫們的爭權形式,國家又鬧的非常不堪,到處缺官少人,政治不通,而萬曆帝又少了點權謀,空有嘉靖皇帝的野心和抱負又沒有嘉靖皇帝的手腕,只能倚靠宦官用蠻力,民間的輿論也將他罵成了豬頭,鬥了一輩子也沒能真正的搞定朝政。
萬曆和嘉靖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嘉靖年間朝政還在平穩的進行,別看和大臣們斗的不亦樂乎,該有的政治通暢還是能夠保證,可萬曆時期反而使得文官集團在缺少皇帝的情況下能夠維持國家的能力消失殆盡,又因為他與文官鬥氣,造成缺官不補,內閣不招人,到處弄的手忙腳亂。
人手不足,國家在事實上,已經徹底滑落到了谷底,雖說有萬曆三大徵和民間手工業經濟的高速發展,那是依賴於海外白銀大量流入,需求太大,事實上也是最後的迴光返照,從此一年不如一年,是既定事實。
皇帝對國家完全的失去了控制力,文人士大夫階級與商人合流,事實上控制了國家,再也沒有小民翻身的日子,明晚期平民出生的進士比例已經大幅度降低,商人們大肆修建學堂,出資,捆綁了無數的讀書人,也讓大明朝空有資本主義萌芽,而又不能像西方那樣產生資本主義革命,進一步誕生工業革命。
裡面最主要的一點,就是西方的資本沒有控制政治,被大貴族各種剝削所以才有資本主義革命的需求,而東方,資本已經控制了朝堂,任何想要動資本利益的對手通通被打倒在了地上,也就沒有了這個需求,太輕鬆從而缺少外部壓力,結果換了一個朝代統治,通通傻眼,你怎麼不按常理出牌?
從這一點來看,明亡於萬曆,有正確的地方,不是非得將明朝的滅亡的責任歸到萬曆頭上,徐秀也不是這麼想的,在徐秀看來,明朝亡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官僚集團和資本結合的太深了,又太過龐大,各個山頭林立,內耗嚴重,拖累了國家。
而那個時候,皇帝已經使不上力氣了,所以不合作的皇帝就進一步加深了明朝滅亡的速度。
歷史結果從來不會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原因,甚至將亡國直接推到女人的身上了事,不可理喻。
而是多種原因匯聚成一個結果才會造成的,有氣候上的全球等降水南移造成北方遊牧民族沒草了,所以只能南下,造成邊關吃緊。
有小冰河時期天災嚴重,有土地兼併,有宗室負擔承重,化為一句話,那就是要錢,而錢又不能從既得利益集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