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間。
宮內,伏太后讀罷奏章,嘴裡道:“李賢這是要拉攏人心呀”。
天子年歲尚幼,不懂得人心險惡,只是笑道:“母后,大將軍對我們不錯,這奏章便準了吧”。
伏太后搖了搖頭,道:“皇帝,你可不能因為個人喜惡來決定朝廷大事,開科取士,有利於國計民生,這是好事,自然要準”。
天子耷拉著腦袋,“母后說的是”。
伏太后苦口婆心,“敦兒,你是天子,是皇帝,切記,絕不可因私廢公”。
“孩兒記下了”
“唉,先皇去的早,只剩下我們孤兒寡母,敦兒,你可要記住了,無論什麼時候,當以性命為先”
劉敦瞪大了眼睛,“母后,這是皇宮呀,難道還有人敢來殺我們嗎?”
伏太后略一沉吟,嘴裡道:“宮內人心險惡,先皇便死於內監之手,敦兒,切記,誰都不可信,我們能夠相信的只有自己”。
劉敦小大人一樣微微頜首,道:“母后,我記下了,我知道,毒死父皇的劉常侍侍奉父皇十多年了”。
“你怎麼知道的?”
“內侍們閒聊間說出來的”
伏太后不再多言,只是放下奏章,嘆了口氣。
翌日朝會,天子準了李賢的奏章。
滿朝大臣議論紛紛,他們出身望族,向來與李賢不是一路人。
,這是要挖牆角呀!
設立招賢館,那些寒門子弟已經佔了不少職位,此番若是開科取士,地方上豈不是都要換成李賢的人?
有心死諫,可是,文官之首董承沒有表態,眾人心中抑鬱,又不敢觸怒李賢,只得沉默不言。
會後,董府門庭若市。
董承無奈,只得將人請入府中。
“侯爺,李賊猖狂之至,竟想開科取士,此舉一出,我等置於何地?”
“是呀,李賢小兒把持朝政,多有不法,如今公開取士,就是要釜底抽薪,將我等捨棄呀”
“還請侯爺入宮,與貴人相商,誅此****!”
……
董承只覺得腦中嗡嗡作響,不知道過了多久,他低喝一聲,道:“說完了嗎?”
眾人茫然失措。
“你們若是說完了,我來說幾句”
“侯爺請說”
“李賢不是傻子,他想治理天下,僅靠那些泥腿子,寒門子弟是萬萬不成的,所以大家不必擔心,郡望依舊是朝廷根本”
第七百二十八章士子
章武二年是新皇繼位的第二個年頭,這一年註定不會平靜,地震、蝗災、水患,接踵而至,若非朝廷賑災得當,徐州、兗州、冀州早已經餓殍滿地。
然而,正當天下人的目光為兗州所吸引的時候,一個勁爆的訊息傳來:天子下詔,決定公開取士,無論是誰都可以到下邳一試。
兗州、冀州、徐州、青州、幽州,各地的郡府衙‘門’已經將告示貼到了城‘門’口,士子文人躍躍‘欲’試,便是江東、益州、河東計程車子都有蠢蠢‘欲’動之勢。
是什麼吸引了天下士子?
唯才是舉,任人唯賢,這是其一;過關斬將者,月旬之內安排官職,這是其二;試卷糊名,統一閱卷,這是其三。
新穎的選拔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暗箱‘操’作,透過筆試、面試雙試者又可以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