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感,從自卑的情緒中擺脫出來。
4、作業法——如果自卑感已經產生,自信心正在喪失,可採用作業法。
方法是先尋找某件比較容易也很有把握完成的事情去做,成功後便會收穫一份喜悅,然後再找另一個目標。在一個時期內儘量避免承受失敗的挫折,以後隨著自信心的提高逐步向較難、意義較大的目標努力,透過不斷取得成功使自信心得以恢復和鞏固。一個人自信心的喪失往往是在持續失敗的挫折下產生的,自信心的恢復和自卑感的消除也得以一連串小小的成功開始,每一次成功都是對自信心的強化。自信恢復一分,自卑的消極體驗就將減少一分。
5、補償法——即透過努力奮鬥,以某一方面的突出成就來補償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有自卑感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弱點,就要設法予以補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會促使人們在其他方面有超常的發展,這就是心理學上的“代償作用”。即是透過補償的方式揚長避短,把自卑感轉化為自強不息的推動力量。耳聾的貝多芬,卻成為了劃時代的“樂聖”;
少年坎坷艱辛的霍英東,沒有實現慈母的期望成為一代學子,“不是讀書的材料”的他,後來卻在商界大展宏圖。許多人都是在這種補償的奮鬥中成為出眾的人的。古人云“人之才能,自非聖賢,有所長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敝”,故從這個角度上說,天下無人不自卑。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完全不必為“自卑”而彷徨,只要把握好自己,成功的路就在腳下。
二、補償心理——克服自卑心理的法寶
自卑感較強的人,常常透過犧牲自己的權力而讓旁人來證實自己。自卑感的產生,往往並非認識上的差異,而是感覺上的差異。其根源就是人們不喜歡用現實的標準或尺度來衡量自己,而是相信或假定自己應該達到某種標準或尺度。如:“我應該如此這般”、“我應該象某種人一樣”等。這種追求只會滋生更多的煩惱和挫折,使自己更加抑制和自責。實際上,你自己就是你自己,不必“象”別人,也無法“象”別人,更沒有別人要求你“象”。
因此,要想不被周圍的環境所俘虜,走出自卑,就需要敢於面對挑戰,並迎接它、戰勝它、超越它。補償心理就是自卑心理的法寶。
什麼是補償心理呢?補償心理是一種心理適應機制(機能)。個體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總有一些偏差,為了克服這些偏差,於是從心理方面尋找出路,力求得到補償。自卑感愈強的人,尋求補償的願望往往也就愈大。
從心理學上看,這種補償,其實就是一種“移位”(變位),為克服自己生理上的缺陷或心理上的自卑感(劣等感),而發展自己其他方面的特徵、長處、優勢,趕上或超過他人的一種心理適應機制。事實上,也正因為如此,自卑感就成了許多成功人士成功的動力,變成他們超越自我的“渦輪增壓”。
而“生理缺陷”愈大的人,他們的自卑感也愈強——而成就大業的本錢就愈多。
解放黑奴的美國總統林肯,補償自己不足的方法就是透過教育及自我教育。他拼命自修以克服早期的知識貧乏和孤陋寡聞,他在燭光、燈光、水光前讀書,儘管眼眶越陷越深,但知識的營養卻對自身的缺乏作了全面補償,最後使他成了有傑出貢獻的美國總統。貝多芬從小聽覺有缺陷,耳朵全聾後還克服自卑寫出了優美的《第九交響曲》。
自卑感具有使人前進的反彈力,由於自卑,人們會清楚甚至過份地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就促使你努力糾正或者以別的成就(長處)彌補這些不足。
這些經歷將使你的性格受到磨礪,而堅強的性格正是獲取成功的心理基礎。
自卑能促使成功,令人難堪的種種因素往往可以作為發展自己的跳板。
所以,一個人的真正價值,首先取決於能否從自我設定的陷阱裡超越出來,而真正能夠解救你的這個人——就是你自己。即所謂“上帝只幫助那些能夠自救的人。”
欲要擺脫自己心理或生理方面帶來的自卑感,就要善於尋找運用別的東西來替代、彌補這種自卑意識。一代球王貝利透過補償心理克服自卑的經歷,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示。
球王貝利的名聲早已為世界眾多足球迷所稱道,但如果說,這位大名鼎鼎的超級球星曾是一個自卑的膽小鬼,許多人肯定會覺得不可思議。
時間倒退30 年。
“我為什麼總是這樣呆呢?”那時的貝利可一點也不瀟灑,當他得知自己已入選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