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3 / 4)

張鼓峰的“地震”

1938 年7 月,地處中國、蘇聯、朝鮮三國交界處的哈桑湖、張鼓峰一帶, 局勢越來越緊張。佔據中國東北的日本侵略軍,不斷向駐守張鼓峰的蘇聯邊防軍進行挑畔,要求蘇聯軍隊退出哈桑湖和張鼓峰地區。

蘇聯守軍拒絕了日軍的要求。

到7 月下旬,集結在哈桑湖地帶中國一側的日軍已超過了4000 人,並且配備了六個炮兵連。這時,蘇聯邊防軍仍只有少數值勤戰士據守著這一地區。

在蘇聯的日本間諜發出情報說,蘇聯現在無意在這一地帶作戰,也完全缺乏作戰的準備。

日軍決意以此作為對蘇戰爭的開端,只要能夠順利攻佔張鼓峰,而蘇聯方面又不作出強烈反應的話,日軍便可繼續向蘇聯境內推進。

這就使得張鼓峰地區的危機,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7 月29 日凌晨4 時,激烈的槍聲拉開了戰鬥的序幕。日軍一個連分兩路向張鼓峰發動了進攻。濃霧和小雨掩護了侵略者的行動,使蘇聯邊防軍的防衛更加困難。而且,此時在張鼓峰高地值勤的蘇軍,僅有十一名邊防戰士。

日、蘇雙方交火併展開了自刃戰,蘇軍的十一名邊防戰士中竟有五人陣亡,其餘六人皆負重傷。幸虧及時趕來增援的六名邊防戰士和三十名騎兵,打退了日軍的衝擊。

7 月30 日,日軍從朝鮮調來的第19 師逐漸進入陣地,並以大口徑火炮對哈桑湖、張鼓峰地區進行猛烈轟擊,傾瀉了一萬二千發炮彈。在炮火掩護下,第19 師再次發動進攻。這時據守陣地的蘇聯邊防軍僅92 人,野戰部隊的一個連和一個坦克排直到半夜才趕來投入戰鬥,終因寡不敵眾,到31 日清晨6 時25 分,日軍佔領了張鼓峰高地。蘇邊防戰士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日本的報紙上登滿了勝利的戰報。日本政府對這一事件的宣傳,幾乎超過了一年前對蘆溝橋事變的宣傳。

蘇聯政府向日本駐蘇大使重光提出抗議,並且引證歷史地圖,說明哈桑湖、張鼓峰一帶是無爭議的蘇聯領土。然而重光卻按照東京的指示,不同蘇聯政府進行任何有關地圖的討論。

8 月2 日,蘇聯邊防部隊向入侵日軍進行了反擊,但由於兵力懸殊過大, 沒有取得任何進展。日軍仍牢牢地固守著張鼓峰高地。

直到8 月3 日,蘇軍第40 師經過連續3 天的艱難行軍,才到達邊境地區。

就在這一天,日本東京的皇宮裡,樞密院專門就張鼓峰高地事件舉行了特別會議。會議由不久前上任的樞密院者長平沼男爵主持,此人極其反動好戰,被稱為“日本法西斯之父”。出席會議的除了樞密院者員外,還有參謀總長閒院宮,軍務局長小磯,陸軍大臣坂垣等幾個軍人。裕仁天皇參加了會議,表示他對這次會議決議的重視。坂垣對哈桑湖事件的具體經過做了說明,他說張鼓峰高地已牢牢地控制在日本軍人手中;可靠的情報證明,蘇聯不打算擴大沖突,到目前為止該地帶仍然只有少量邊防人員。因此,他請求樞密院同意他的行動計劃,向衝突地帶派出補充部隊,以便向蘇聯境內繼續推進。

樞密院議員投票,一致同意陸軍大臣的提案。

也就在這一天,笠原將軍從柏林返回東京,帶來德國外交部長裡賓特洛甫的一封密函。德國建議與日本簽訂軍事條約,當其中一國與任何第三國發生戰爭時,另一國都要給予援助。

到目前為止,戰爭的一切因素,似乎都只對日本人有利。這就難怪他們會把如意算盤一直打到底了。

8 月4 日,進入陣地的蘇軍第40 師接到了戰鬥命令:擊退入侵蘇聯之敵, 恢復哈桑湖、張鼓峰一帶的國境線原狀。

但是平靜狀態又維持了一天。蘇聯軍隊在發起反攻前,又調集了120 門大炮、足夠的坦克和轟炸機,他們的兵力已超過侵略日軍的3 倍! 日軍仍被大戰前的寂靜所迷惑。他們在等待增援部隊的到達。在8 月5日這天,日本參謀本部調動參戰的部隊,有帝國第15 師、第120 步兵師、騎兵獨立團、重型炮團、工兵團、特種騎兵旅、6 個高射炮連、幾個坦克部隊、一個遠征旅和其他一些小部隊。顯而易見,調動如此之多的兵力,目的肯定不會僅僅是一個小小的張鼓峰。然而,這些部隊都沒能趕得上8 月6 日的戰鬥。

從8 月6 日的凌晨起,無數的重型炮彈落到了張鼓峰高地日軍的陣地上。

炮聲驚天動地,炮擊一直持續到午後,蘇聯的重型轟炸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