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噸以上。五月中旬,新造的戰列艦“俾斯麥”號和巡洋艦“歐根親王”號也投入戰鬥,給英國海軍造成更大的威脅。“俾斯麥”號是海上裝甲最重的軍艦,排水量超過英國最新式的戰列艦1 萬噸,行駛速度毫不遜色,裝有八門15 英寸口徑的大炮,而一般巡洋艦上大炮的口徑均為8 英寸。“俾斯麥”號被希特勒稱為“德國海軍的驕傲”。
為了應付這即將到來的嚴重威脅,丘吉爾指示總司令托維海軍上將,把新出廠的戰列艦“英王喬治五世”號、“威爾士親王”號和戰鬥巡洋艦“胡德”號部署在斯卡帕灣,在宣佈羅陀港,有薩默維上將統率的“聲威”號和“皇家方舟”號。新航空母艦“勝利”號和巡洋艦“卻敵”號即將護送一支載運二萬餘人的運兵船隊到中東去。“羅德”號和“拉米伊”號在大西洋擔任護航。它們中的任何一艘如果單獨和“俾斯麥”號相遇,都可能被擊沉。
所以,丘吉爾命令各艦隨時保持聯絡,以抵禦那隻海上猛獸的威脅。
5 月21 日凌晨,英海軍部獲悉,德國兩艘很大的戰艦在強大的掩護船隊伴隨下駛出了卡特加特海峽。並在當天晚些時候證實“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都已停泊在卑爾根海灣,顯然,重要的軍事行動已迫在眉睫。
於是,英國在大西洋的全部指揮機構立刻開始了緊張的活動,把正在護航的戰艦調集過來,集中襲擊敵艦。當然,這樣對運兵船隊和運輸船隊來說是有些冒險了。
5 月22 日是個惡劣的天氣,下著雨,英國海軍偵察機冒著密集的炮火飛到卑爾根海灣偵察,發現兩艘鉅艦已經不在那裡了。原來“俾斯麥”和“歐根親王”24 小時以前就離開了卑爾根,這時正在冰島的東北,向丹麥海峽駛去。
托維海軍上將得到這一訊息後,立刻登上“英王喬洽五世”號,率領4艘巡洋艦和3 艘驅逐艦在北海西面佔了一箇中心位置。海軍部斷定敵艦可能要透過丹麥海峽。當天晚上,丘吉爾致電羅斯福總統,要美國海軍在跟蹤敵艦方面予以協助。
追擊開始了。英軍得知“俾斯麥”號和“”歐根親王”號己經進入丹麥海峽。於是,旗艦發出命令,所有的艦隊都向敵艦駛去。“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號調整了方向,以期次日黎明時分在冰島西面截擊敵艦。海軍部命令薩默維爾上將率H 艦隊向北高速行駛,以保護當時己駛過愛爾蘭海岸的那支運兵艦隊,必要時參加戰鬥。
5 月23 日夜,跟蹤敵艦的兩隻艦艇在雨雪交加的情況下,緊緊盯著敵艦,整夜訊號不停地指示敵艦的確切位置。當北極的黎明漸漸亮起來的時候,可以看見“俾斯麥”號在南面12 英里處向南行駛,“胡德”號和“威爾士親王” 號也都趕到視線以內,一場你死我活的戰鬥即將開始。
5 點52 分,“胡德”號在距離敵艦2.5 萬碼處開炮,“俾斯麥”當即還擊。“胡德”號中了一發炮彈,艦上起火,火焰很快就蔓延開來,一直燒到艦上的中央部分。這時,英方所有的艦隻都投入了戰鬥。“俾斯麥”也中了彈,仍繼續還擊。它的第五次排炮再次擊中“胡德”號,這隻英國最大也是最快的主力艦在一陣猛烈的爆炸之後,船體一分為二,幾分鐘後,它在煙霧瀰漫中沉沒,除三人倖存外,1500 名英勇的官兵,包括蘭斯洛特·霍蘭海軍中將全部遇難。
“胡德”號是英國最珍貴的軍艦之一,這艘主力艦的喪失,使丘吉爾和海軍部大感震驚,也十分痛心,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擊沉“俾斯麥”。
現在只剩下“威爾士親王”號繼續與“俾斯麥”進行著力量不相匹敵的戰鬥了。也就在幾分鐘內,“俾斯麥”的炮火又擊中了它,4 枚直徑15 英寸的炮彈在艦體上爆炸,其中一枚擊中艦橋,艦橋上的人非死即傷,利希上校是艦橋上的倖存者之一,他決定暫時撤出戰鬥。
“俾斯麥”號也被“威爾士親王”號發出的兩枚重型炮彈擊中,其中一枚將一個油槽打穿,大量的油不斷流失,德司令官也不敢戀戰,戰列艦向西南方向駛去,艦後水面上留下一條油帶。
按照丘吉爾的命令,“威爾士親王”號24 日一整天都尾隨著“俾斯麥” 和它的僚艦“歐根親王”號,與此同時,“英王喬治五世”號上的托維海軍上將命令500 英里外的“羅德尼”號、“拉米伊”號、“復仇”號諸巡洋艦迅速擺開陣勢,防止敵艦向東向北逃遁。薩默維爾上將的艦隊則從宣佈羅陀向北兼程行駛,將“俾斯麥”和“歐根親王”收入網中。
當晚6 點40 分前後,“俾斯麥”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