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但直到結束該島戰役之前,沒有一個德國士兵能從海上登陸。
丘吉爾首相致電英國中東總司令韋維爾將軍,希望他盡最大力量增援克里特島,這一仗一定要打贏,至少可以把敵人的主要攻擊力量牽制在這裡。
他告訴弗賴伯格將軍:“全世界正注視著你們進行的輝煌戰鬥,大局將以此為轉移。”
但是,到26 日深夜,韋維爾將軍收到弗賴伯格發來的電報:守島的部隊已經無力承受敵人的強大攻勢,這樣硬打下去,必然全軍覆沒。撤出所剩的二萬多士兵也極其困難,他要求總司令部立刻作出決定。
丘吉爾看到電報後,5 月27 日致電弗賴伯格將軍,要求他再接再勵。顯然不主張撤退。當夜,首相又收到韋維爾要求撤出克里特島的電報。電文說:
“我恐怕該島的局勢已經到了最嚴重的關頭,於尼亞前線已經崩潰,蘇達灣看來最多不過能堅守24 小時。該島已無法投入援軍。。我們必須承認,克里特島不能再守下去,部隊必須儘量撤出。”
丘吉爾無可奈何了,只好決定撤退。
現在島上守軍還有二萬多人,要使這麼多軍人透過敵軍海上和空中的嚴格封鎖是十分危險的。弗賴伯格留下一部分後衛部隊堅持戰鬥,其他人則分批於夜間乘四艘驅逐艦轉移,每次只能撤出七百人,而且還要經過在敵軍控制下的350 海里的海域,才能抵達安全地帶,其速度之緩慢是可想而知的。
而敵機和敵艦則一刻不停地襲擊轟炸,英軍在整個撤退過程中,英軍至少有六、七艘巡洋艦或驅逐艦被擊中或打沉,僅死士兵五百多人。到5 月29 日止, 運出的軍隊僅將近五千人而已,還有大批士兵只好躲在通往斯法基亞所有的路口上等待教授。
5 月30 日,丘吉爾下令:要不借一切代價,為營救殘留該島的官兵作最後努力。這天清晨,阿利斯海軍上校率四艘驅逐艦再次駛往斯法基亞。途中有兩艘因受傷不得不折返,另外兩艘繼續前進,成功地使一千五百多名士兵登上了艦船。返回途中,這兩艘艦卻差點被炸沉,但終究安全地駛抵亞歷山大港。到6 月1 日,共有一萬七千五百人被運送到埃及;沒有救出的五千人, 除少數向敵人投降外,大部分被德國法西斯殘酷地殺害了。
弗賴伯格將軍是根據開羅總司令部的命令,在最後乘飛機離開克里特島的。希臘國王和英國公使則在幾天前已經離開該島。
希臘克里特島戰役除了具有爭奪戰略據點的意義外,也是在艱苦不懈的鬥爭中獲得決定性成果的一個例證。據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一書披露,在這次保衛戰中,英國及其盟國共死傷一萬五千多人,德意法西斯軍隊傷亡當在此數以上。自從戰爭開始以來,據統計,在馬利姆和蘇達港區域共有德軍墳墓四千多個。在雷西姆農和伊臘克林另有墳墓一千多個。此外,還有大量德軍溺斃在海中;約有一百七十架運兵機被擊毀、擊傷。希特勒為贏得這次勝利付出了極其沉重的代價。
戈林所鼓吹的“英雄空降師”徹底完蛋了,以後再也沒有以任何形式出現過。
希特勒在克里特島贏得的只是一場得不償失的勝利,正如德軍總參謀部在總結報告裡所寫的:“英國在克里特島的地面部隊對島上的作戰區域,曾用盡各種方法非常仔細地作了防守準備,所有的防禦工事都作了巧妙的偽裝。。由於缺乏情報而未能對敵情加以正確估計,結果給第十一空軍軍團的進攻帶來極大的危險,並造成了非常慘重的傷亡。”
希特勒雖然佔領了希臘,但代價太大,損失慘重,使得他的有生力量元氣大傷,他不得不暫停進攻行動,向英國做出某種和解姿態,以養精蓄銳。
(華炳)
冰島海戰
1941 年初,英德交戰進入白熱化的階段,大西洋海面上的角逐也一天比一天激烈。德國人控制著北起挪威馬格品島。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歐洲海岸線,被稱為“狼群”的敵潛艇十分猖獗,它們能夠從謾長的海岸線的任何一個港口或港灣出擊,摧毀英國海上運輸的船隊。而且,“狼群”的數目還在以每月10 艘至18 艘的速度增加。潛艇航程達一萬多英里,構成海上的嚴重威脅。
與此同時,希特勒還以威力強大的巡洋艦進行出擊,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海軍。這些巡洋艦中,為害最大的是“沙思霍斯特號”、“格奈森諾號”和‘“希佩爾”號,這三艘艦殺傷力大,而且機動靈活,從一月到三月份,共擊沉英艦和運輸船40 多艘,五月份給英國造成的損失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