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軍事物資援助,使我們計程車兵一個個被美國坦克碾得粉碎。我們不能再讓他們如此猖獗下去!要贏得這場戰爭,必須先發制人,而間諜戰是首先應予重視的。我們在美國的組織被中央情報局搞得一塌糊塗,這幫傢伙已經成為美國反間諜機關的籠中之鳥,等待著束手就擒。因此,我們將重新組織一個與德美聯盟沒有任何聯絡的全新的前哨情報站。很走運,你被選中做開路先鋒。”
波波夫透過自己發現的種種跡象,也判定日本人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三十年後,波波夫發表了他的戰時回憶錄,讓世人大為震驚,因為他說到達美國後,事先警告過聯邦調查局,日本打算襲擊珍珠港。他曾試圖親自把這個情報交給胡佛,不料遭到冷遇。
波波夫在回憶中說,當他在里斯本準備起程去美國的時候,他已經從他的好朋友約翰尼那裡得到一則情報。有一次,德國的部分情報人員在大西洋的一個孤島上開會時,約翰尼告訴波波夫說,最近他去了塔蘭託,那裡曾是義大利的一個海軍基地,集中了義大利的戰列艦“利托里奧尼”號、“加富爾”號和“杜伊利奧尼”號等全部的家當,此外還有許多巡洋艦和其他的戰艦,港內還有規模巨大的造船廠和油倉庫。結果在1940年11月12日晚上,那裡遭到了英國航空母艦“光輝”號上的艦載機的襲擊,義大利的許多軍艦和設施都被摧毀了。這一次“塔蘭託之戰”成了成功偷襲的典範戰例。當時,日本人就要求德國人提供這次“塔蘭託之戰”空襲的詳細情況。德國駐東京的空軍參贊巴龍·格羅瑙估計日本可能會在六個月內,大概是1941年年底,就會採取類似“塔蘭託之戰”的空襲方式發動一次突然襲擊。
波波夫問:“你認為日本人會襲擊哪裡?”
約翰尼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美國在太平洋上的軍事基地。”
在臨行之前,德國情報機構把一個縮微照片膠捲交給了波波夫,上面列出情報蒐集的主要目標,其中一項就是對美國在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海軍基地港口布局、設施以及兵力部署的詳細調查。
波波夫根據約翰尼提供的資訊,又結合自己拿到的這個縮微照片膠捲,透過綜合分析後,敏感地判定日本人很有可能襲擊珍珠港。波波夫立即把這一情況報告給英國情報機關,他們極為重視,命波波夫傳達給美國。
這時,波波夫以“南斯拉夫新聞部駐美國特派員”的身份飛往紐約,開始了他的美國之旅。
波波夫此行的使命有兩個:在德國方面,他要探明由美國開往英國的貨船離港日期以及其船上所載的武器資料和軍用物資等情況,密報德國情報部門;在英國方面,則是透過英國軍情五處的協調,見一見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向美國聯邦調查局及時通告日本人將會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的訊息。
1941年7月12日,波波夫抵達紐約,隨行的有英國情報官員佩珀。兩人順利地透過了美國紐約海關的盤查,有人將他們引到已經預訂好的華爾道夫大酒店,並且很快見到了聯邦調查局的高階官員,其中包括局長助理厄爾·康內利和紐約特工頭子珀西·薩姆·福克斯沃思。波波夫給他們介紹了德國最新的情報縮微技術,還交給他們有關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的時間表,既有德國情報機構的縮微件,也有普通的檔案。
可是,紐約特工負責人珀西·薩姆·福克斯沃思卻對珍珠港的情報持懷疑態度。他對波波夫說:“這看起來太詳細具體了。時間、地點、方式等等一應俱全。看起來好像是個圈套。”於是他對波波夫推託說:“這個問題只能由埃德加·胡佛先生作出決定。”經過一番例行公事般地對話後,福克斯沃思便告辭了,臨走時只是祝願他玩得盡興,重要的話題一個也沒有提及。
後來波波夫終於見到了大名鼎鼎的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波波夫對胡佛說:“我到美國,是為了幫助你們備戰而來。我曾以各種方式給你們帶來了嚴重的警告,確切地提醒你們,在什麼地點、什麼時間、什麼方式和什麼人將向你們國家發動進攻。”但是這次見面是很不愉快的,胡佛好像根本不相信他所說的一切,波波夫掃興而去。
波波夫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寫道:“沒有人介紹,沒有寒暄,沒有禮儀,我走進福克斯沃思的辦公室,胡佛已經坐在寫字檯後面,像掄大錘的人尋找鐵砧一樣。福克斯沃思一聲不吭地坐在一張安樂椅上。”胡佛帶著討厭的神色瞅了他一眼,氣得臉都發紫,咆哮著說波波夫是個“假間諜”。這次會見只持續了短暫的幾分鐘。波波夫同聯邦調查局的接觸幾乎變成了一場“吵架”。原來聯邦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