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走了。
伯吉斯和麥克萊恩的出走使菲爾比面臨重大抉擇。他知道自己馬上就要成為頭號懷疑的物件。在最初研究麥克萊恩的逃跑問題時,他的蘇聯同事就考慮到他可能陷入危險的境地,精心地為他策劃了一個逃跑計劃,很明顯,伯吉斯的逃跑使情況變得更緊急了。
於是,菲爾比決定先拆掉房裡所有的秘密裝置,再瞭解聯邦調查局的態度以後再作出決定。他的指導思想是:“除非我矇混過關的機會十分有限,否則我一定要闖過這一關。”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要估計一下矇混過關的機會有多大。菲爾比認為,他現在的機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好。他已經在英國情報部門裡幹了11年,其中7年擔任高階職務,跟軍情五處合作了8年,跟美國情報機關緊密配合了將近2年,斷斷續續的聯絡保持了8年,這就是他最大的優勢。他認為他對敵人的瞭解程度已到了足以預見他們一般將會採取的行動。他了解法律和慣例對他們工作的種種限制。另外,在倫敦肯定有許多身居高位的人非常希望看到他清白無辜,這一點非常重要。
但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並不打算就此罷休。哈維向局長史密斯呈遞了一份報告,指出菲爾比與伯吉斯交往甚密,並且知道菲爾比還辦理過伏爾科夫的案件,因此他推斷菲爾比也是一名蘇聯間諜。之後,中情局長史密斯就致信給英國秘密情報局,說他對菲爾比不信任。軍情五處根據哈維的報告對菲爾比做了一些調查,發現問題遠遠比想象中嚴重。
1951年,英國外交部把菲爾比從美國召回倫敦秘密審問,最先審訊菲爾比的是軍情五處的懷特,他要求菲爾比交代他與伯吉斯的關係,菲爾比很輕鬆就把這個問題推託過去了。在審訊進行到僵持階段的時候,審訊菲爾比的人換成了國王的法律顧問密爾摩。密爾摩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審訊官,菲爾比早就知道他的厲害,於是就裝出極力配合他的樣子,但是並不給他一絲機會抓到有利的證據。經過一番較量,密爾摩對他也是無可奈何。
最後審訊他的是威廉·斯卡頓。這個人更是老奸巨猾,他曾經步步為營,節節進逼,騙取了為蘇聯服務的科學家間諜勞斯·福克斯的相關情報,並破獲了原子間諜網。在審訊菲爾比的過程中,這位審訊官為他設了好幾個圈套,但是聰明的菲爾比就是不上當。最後,菲爾比是蘇聯間諜的論斷只得被暫時擱置起來,不過他以後不能再在秘密情報局幹了。
挺過了審訊的菲爾比在離開秘密情報局後過上了平靜的生活。可是三年之後的1954年4月,一位蘇聯特工叛逃英國,供出了麥克萊恩與伯吉斯都在莫斯科,他們的叛逃是由當時在華盛頓的一位“第三人”策劃的。訊息一出,英國上下大吃一驚,菲爾比再次受到了秘密情報局的審訊。
不知為何,在審訊過程中,秘密情報局故意放過了菲爾比。而國會上下也因菲爾比一案鬧得不可開交,外交大臣和艾登都為菲爾比開脫。外交大臣麥克米倫在下院宣告,菲爾比在政府任命期間自覺地履行了自己的職責,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他曾經幫助過伯吉斯與麥克萊恩。
菲爾比的勝利,引起了大洋彼岸的不滿,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史密斯和聯邦調查局局長鬍佛對此很是不解,但是他們也是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找不到任何有力的證據來證明菲爾比確實是一位蘇聯間諜。
1956年9月,菲爾比被英國外交部開除以後來到黎巴嫩,以《經濟學家》週刊和《觀察報》特聘撰稿人的身份在貝魯特繼續為蘇聯情報機關活動,只是外人都不知道罷了。
第四十九章 逃到莫斯科後獲得“紅旗勳章”
菲爾比就這樣工作了5年,直到1962年,蘇聯間諜、波蘭總參情報部副部長戈列涅斯基叛逃美國,再次供出了菲爾比為蘇聯間諜的秘密。訊息從美國輾轉到英國後,英國秘密情報局才最終確定了菲爾比的蘇聯間諜身份。可是當他們要實施逮捕計劃時,菲爾比卻在貝魯特神秘地失蹤了。
1963年7月,菲爾比出現在了莫斯科,蘇聯政府宣佈批准菲爾比在莫斯科政治避難的要求。他的叛逃轟動了整個世界,更讓美英情報機構丟盡了面子。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有名的“劍橋間諜網”成員伯吉斯和麥克萊恩逃亡蘇聯後,卻漸漸地淡出人們的視野。到了蘇聯後,他們無所事事,最後都淪落成了酒鬼。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克格勃不允許他們見面。最後伯吉斯把自己的藏書、衣物和2000英鎊留給了自己的好友,就一命嗚呼了。
1968年,菲爾比出版了自傳體小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