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1 / 4)

在警察局裡,狡猾的莫洛迪百般抵賴,拒絕回答任何問題。可是他的同夥霍頓則是竹筒裡倒豆子,把一切都交代了,而霍頓的那位不明真相的小情人,嚇得在一邊哭了起來。根據霍頓的交代,喬治·史密斯和幾名特工馬上驅車來到了克蘭利花園路45號,將羅森伯格夫婦抓獲了。

一開始,羅森伯格還想抵賴,說自己是一名守法的書商,是一位慈善家。喬治·史密斯問他:“羅森伯格先生,每一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六,到你們這裡來的那位先生是誰?”

羅森伯格夫婦一聽什麼都明白了,他們臉色驟變,意識到自己的事情敗露了。

在逮捕羅森伯格夫婦時,安全域性再三強調一定要注意保密,不要把這次行動張揚出去。可是,面對這樣的一個重大勝利,倫敦警察局的偵探史密斯卻欣喜若狂,很快就把這件事給傳出去了。安全域性知道後,大為光火,因為事情並不像史密斯等人所想象的那樣簡單。這次行動儘管破獲了一個大的間諜網,抓獲了克格勃駐倫敦情報站站長莫洛迪——莫洛迪是二戰以後西方國家抓獲的最重要的蘇聯間諜之一,其重要性僅次於後來被美國聯邦調查局抓捕的阿貝爾上校——但是,負責指揮這次行動的彼得·賴特卻高興不起來。

原來賴特發現,他有足夠的證據證明,莫洛迪在落網之前,蘇聯克格勃總部就已經知道莫洛迪暴露了,但是並沒有將他撤回去,反而把他送到英國來了。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蘇聯人為了保護英國安全域性內部那個洩露機密的內奸!因為那個內奸比莫洛迪更“值錢”,所以他們只好“丟卒保車”。

那麼,這個內奸到底是誰呢?賴特百思不得其解。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安全域性反間諜處處長瓊斯進行了彙報。很快,賴特的這種猜測又被傳到安全域性局長霍利斯和副局長米切爾的耳朵裡。但是,安全域性的這些高層領導們聽到了這種猜測後,卻非常不高興。他們認為,如果真如賴特所猜測的那樣,安全域性的幾十名情報官員,豈不都成了懷疑的物件?

於是,這件事就不了了之。

但是,隨著一些新的蘇聯叛逃者陸續來到英國,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也開始浮出水面——彼得·賴特的猜疑並非空穴來風,在英國情報機構內部的確有“鼴鼠”存在。

第五十四章 長成了“疑似鼴鼠”

鼴鼠原本是一種體態很小、長約10餘厘米的哺乳動物,但其破壞能力卻不可低估,所以在西方一些國家中,就把那些破壞力極強、吃裡爬外的間諜比喻為“鼴鼠”。而當年在英國的情報機構中,“鼴鼠”卻成了“蘇聯間諜”的專用代名詞。

就在莫洛迪間諜案破獲不久,蘇聯諜報人員戈利欽叛逃到了英國。戈利欽來到英國後,言之鑿鑿地聲稱,克格勃特工已經完全滲透了英國的情報機關,無論是英國秘密情報局還是英國安全域性的任何檔案,他們隨時都能搞到,就像探囊取物那麼簡單。

戈利欽的話頓時讓英國人亂了方寸。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英國不就成了一座不設防的城堡!早就懷疑在英國情報機構存在內奸的彼得·賴特聽到這些話之後,更堅定了自己當時的猜測,於是他開始暗中調查安全域性的情報官。

可想而知,這種調查的難度是巨大的。儘管有那些蘇聯的叛逃者為賴特的調查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要在塵封已久的檔案中尋找蛛絲馬跡,還要得到相關同僚的密切配合,僅僅靠賴特一個人是無法辦到的。於是,賴特找到了秘密情報局局長懷特,談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他的支援;接著,賴特又找到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安全域性局長霍利斯,闡明瞭自己的觀點。在賴特苦口婆心的勸說下,最後霍利斯終於同意成立一個調查委員會,調查近30年來蘇聯克格勃間諜對英國情報機構的滲透情況,並由賴特擔任這個調查委員會主席。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追查“鼴鼠”行動就這樣展開了。

這場活動雖然聲勢浩大,但也只能是在秘密中進行。許多調查工作,除了調查委員會中的幾個人知情外,對外一律保密。調查委員會首先從英國安全域性的內部調查檔案與資料入手,希望能從中發現蛛絲馬跡,找到那些“鼴鼠”的線索;其次,他們還要在那些叛逃到西方的蘇聯間諜身上下工夫。

經過一番努力,調查委員會從秘密情報局幾份有關的資料中發現,1945年叛逃到蘇聯駐渥太華大使館的譯員古曾科曾經說過,蘇聯在西方有一個“原子能間諜網”,其中有一個代號為“埃利”的間諜。那個“原子能間諜網”當時已經破獲了,但是那個代號為“埃利”的間諜卻下落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