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以上觀點,從“內因優越論”出發,是否可將它引申開來,認為大部分的病實際上都是以內因為主而發病的?試舉一例:天花,臭名昭著的烈性傳染病也。它的傳染性之強,上了年紀的人都記憶猶新。有的臉上的麻子,就是它的標誌。它曾奪去了多少病人的生命!經過人們的努力,現在已宣佈它在地球上被徹底消滅了,這是十分了不起的功績!天花病毒,該是典型的“外因”了。但我們仔細一回想,它的消滅靠的是什麼?是對這個病的“特效藥”消滅了“外因”天花病毒?不是,是靠了普遍的預防免疫接種而實現的。也就是說靠的是人們普遍接種了減輕了毒力的疫苗——牛痘苗從而使被接種的人產生了抗體,得到了免疫能力而消滅的。現在分析:疫苗,是減輕毒力的天花病毒,是典型正宗的“外因”。這個外因只有透過內因——即機體對它起了反應而產生了抗體,才能起到免疫的作用。如果機體對這個疫苗不“感受”,不起反應,不產生抗體,也就無所謂免疫的作用(即所謂“接種失敗”)。這類例子正是外因必定要透過內因才能起作用的證明,不正說明了“中醫內因論”的優越嗎?
但是且慢,以上所述,是否就說西醫的“外因論”(筆者這樣稱它)就不重要了呢?不,不能,兩者不能偏廢。因為中醫學雖然比西洋醫學要早得多發現了天花的傳染性以及類似的預防方法,但是因為沒有能明確認識具體的病原物,更不能定性定量,所以也就形成不了完善的預防方法。比如在牛痘苗問世之前,我們的先輩是早已發現了它的強烈的傳染性的,但是什麼東西在傳染?不清楚,只知道是一種“疫毒之氣”在作怪。後來發現了病人的痘痂有預防免疫作用,於是創造了一種用痘痂(中含天花病毒,應是活疫苗了)讓健兒接觸以達到人工免疫的目的。但是因為這個方法不知道痘痂裡含的是什麼樣的“疫毒邪氣”(即不能定性),又不知該用多少量(即不能定量),所以也有很多健兒因“接種過量”,反而引發大病而喪生的(即不能人為地控制感染)。這個缺陷,也只有到了西醫學,知道它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定性),並透過牛痘苗的製作,減輕了毒力(定量)之後,才能安全接種而萬無一失,因而消滅了這一人類的頑敵,這又說明了西醫學的長處。
但從總的說,是否可以認為發展“內因論”的優勢還是主要的?又舉個例:治病如整一塊地,“外因論”還只是殺蟲(抗病原物)、培土(營養療法等)一類的措施;而“內因論”則是在這塊地“澆上水泥”,什麼毒草毒蟲都不能長,就更全面了。但這“水泥”如何“澆”法?就學天花牛痘的辦法,大搞疫苗?從長遠看也似非完滿,仍只是單獨作戰各個擊破的辦法。新近搞基因改造,是對路了,但是還不夠。筆者認為可以換個思路,到老祖宗中醫的養生學(又叫“攝生”)裡去找找看。《黃帝內經》裡(素問·上古天真論)裡就有一段說:“……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這段話是說:“……只要做到清心寡慾,不緊張,不急躁,心理安定了就沒有什麼心慌的,加上合理的體力勞動……能夠這樣,又怎麼會得病呢?”這就是說還是要從更高層次的、宏觀的、心理的、精神的方面加以探討,再加上物質的微觀研究的成就,兩相結合,就更全面而相得益彰了。
【問】不是說,中醫學裡也曾有過類似病原物的記載嗎?
【答】是的,在中醫學裡,我們的祖先們在長期的醫療觀察中,對一些傳染性疾病的傳染性及傳染因子是有所覺察的,有的描述也很詳細,但終因限於時代條件,沒有超出臆測推斷論說的階段,遠遠沒有形成明確的病原學概念。
為說明以上道理,舉肺癆病的“癆蟲”為例說明:“肺癆病”,是中醫病名,相當於現代醫學的“肺結核”,它的病原是結核桿菌。雖然遠在唐宋時代,我們的先輩們就已經說它是由“癆蟲”、“瘵蟲”等引起的(肺癆中醫又名“癆瘵”),並且也已發現了它的可怕的傳染性。比如當時的醫書《濟生方》裡就曾詳細地描述它:“傳變不一,積年染疰,甚至滅門……”(語譯:傳染很廣,不斷流傳,甚至毀了整個家族。)這和西醫說的“結核家庭”相同。又古書《直指方》說“癆證有蟲,患者相繼……”,“瘵蟲食人骨髓”。但筆者認為當時所說的癆蟲、瘵蟲等等,也只是對這個病的傳染因子臆測推理的描述,並不是說當時就已經發現了今天所知道的“結核菌”等病原物。所謂癆蟲的“蟲”,只是說明有這個因子而且很小而已。因為在當時,人們所能知道的,只有“蟲”是最小的。既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