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部分(2 / 4)

屬熱邪盛。關節疼痛日久,腫脹侷限,或見皮下結節者為痰;關節腫脹,僵硬,疼痛不移,肌膚紫暗或瘀斑者為瘀。

2。辨病性的虛實

痺證初起,多以邪實為主,有風寒溼與風溼熱之不同;病久多屬正虛邪實,虛中夾實。正虛者,氣血、肝腎不足;邪實者,痰瘀互結,或兼風寒溼熱之邪。

二、治療原則

痺證以風、寒、溼、熱、痰、瘀痺阻經絡氣血為基本病機,其治療應以祛邪通絡為基本原則,根據邪氣的偏盛,分別予以祛風、散寒、除溼、清熱、化痰、行瘀,兼以舒筋通絡。久痺正虛者,應重視扶正,以益氣養血、培補肝腎為法。虛實夾雜者,宜標本兼顧。

三、證治分類

1。風寒溼痺證

症狀:關節肌肉疼痛、酸楚遊走不定,或關節疼痛遇寒加重,得熱痛緩,或關節重著,腫脹散漫,肌膚麻木不仁,關節屈伸不利,舌質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緊或濡緩。

證機概要:風寒溼邪留滯經絡,氣血閉阻不通。

治法:祛風散寒,除溼通絡。

代表方:薏苡仁湯加減。本方功能溫經散寒除溼,祛風通絡,用於風寒溼痺關節肌肉疼痛、沉重、畏寒者。

常藥用:羌活、獨活、威靈仙祛風除溼;桂枝、川烏溫經散寒;蒼朮、薏苡仁健脾燥溼;當歸、川芎活血通絡。

若風邪偏盛,疼痛遊走者,加防風、尋骨風、秦艽;寒邪偏盛,疼痛固定,拘急冷痛者,加麻黃、細辛、制附子、制草烏;溼邪偏重,關節腫脹重著者,加防已、木瓜、

茯苓、五加皮等;痛在頸項、上,畸者,加薑黃、葛根;痛在下肢者,加牛膝、木瓜;肌膚麻木,苔膩者,重用蒼朮,加青風藤、路路通以祛風除溼通絡。中成藥可服用小活絡丸。

2。風溼熱痺證

症狀:關節疼痛,遊走不定,關節活動不利,區域性灼熱紅腫,痛不可觸,得冷則舒,可有肌膚紅斑,常有發熱、汗出、口渴、煩躁、溲赤,舌質紅,舌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浮數。

證機概要:風溼熱邪壅滯經脈,氣血閉阻不通。治法:清熱通絡,祛風除溼。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湯、宣痺湯加減。前方以清熱宣痺為主,適用於風溼熱痺,熱象明顯者;後方重在清熱利溼,宣痺通絡,適用於風溼熱痺,關節疼痛明顯者。

常用藥:生石膏、知母、黃柏、連翹清熱堅陰;桂枝疏風解肌通絡;防己、杏仁、薏苡仁、滑石、赤小豆、蠶砂清利溼熱,通絡宣痺。

若風熱偏盛,關節疼痛,遊走不定,加秦艽、桑枝、地龍;發熱,咽痛者,加蚤休、薄荷、牛蒡子、桔梗疏風清熱,解毒利咽;溼熱偏盛,關節腫脹明顯,重著不利,苔黃膩,加土茯苓、萆薢、稀薟草;若面板有紅斑者,加水牛角片、丹皮、赤芍、生地、凌霄花以清熱涼血,活血化斑;口舌反覆破潰,口渴明顯者,加馬勃、甘中黃、天花粉清熱瀉火生津;若邪熱化火,壯熱煩渴,關節紅腫熱痛,舌紅少津者,去桂枝,加山梔、黃芩、漏蘆,或選用犀角散加減。中成藥可服用當歸拈痛丸。

3。寒熱錯雜證

症狀:關節灼熱腫痛,而又遇寒加重,惡風怕冷,苔白罩黃,或關節冷痛喜溫,而又手心灼熱,口乾口苦,尿黃,舌紅苔白,脈弦或緊或數。

證機概要:寒鬱化熱,或經絡蓄熱,客寒外侵,閉阻經脈。治法:溫經散寒,清熱除溼。

代表方: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方中既有桂枝、附子溫通陽氣,又有芍藥、知母護陰清熱,寒熱並用,適用於痺證寒熱錯雜者。

常用藥:桂枝、防風、秦艽、羌活祛風勝溼,溫經通絡;麻黃、細辛溫經散寒;蒼朮、木防己、晚蠶砂除溼宣痺;芍藥、知母、黃柏、忍冬藤清熱化溼通絡。

寒重熱輕者,加制川烏、仙靈脾、威靈仙溫陽散寒通絡;熱重於寒者,加生石膏、絡石藤、稀薟草、海桐皮清熱通絡。

4。痰瘀痺阻證

症狀:痺證日久,關節肌肉刺痛,固定不移,或關節肌膚紫暗、腫脹,按之較硬,肢體頑麻或重著,甚則關節僵硬變形,屈伸不利,有硬結、瘀斑,或胸悶痰多,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脈弦澀。

證機概要:痰瘀互結,留滯肌膚,閉阻經脈。

治法:化痰行瘀,蠲痺通絡。

代表方:雙合湯加減。本方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絡作用,適用於痰瘀痺阻筋脈,關節重著疼痛者。

常用藥:桃仁、紅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