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4 / 4)

變為關格。

2。關格與走哺

走哺是以嘔吐伴有大小便不通利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往往先有大便不通,而後出現嘔吐,嘔吐物可以是胃內的飲食痰涎,也可帶有膽汁,常伴有腹痛,最後出現小便不通,由於大小便不通,濁氣上衝,而飲食不得人,屬於實熱證,其病位在腸。關格屬於脾腎衰敗,溼濁毒邪壅塞三焦,是虛中夾實的病證,故與走哺有本質的區別。從預後來看,一般關格屬危重疾病,預後較差,走哺只要治療得當,預後一般較好。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分清本虛標實

本虛主要是脾腎陰陽衰憊,標實主要是溼濁毒邪。以本虛為主者,應分清是脾腎陽虛還是肝腎陰虛;以標實為主者,應區分寒溼與溼熱的不同。

2。辨明病位

濁毒之邪犯脾以神疲乏力、身重、水腫為主;濁毒之邪犯胃以噁心頻作、嘔吐不止為主;濁毒之邪凌心射肺,可見心悸、喘脫或昏迷、譫語;濁毒之邪犯肝,則頭暈頭痛,手足抽搐;濁毒之邪犯腎,則腰膝痠軟,下肢腫甚。

二、治療原則

關格的治療應遵循明·王肯堂《證治準繩·關格》提出的“治主當緩,治客當急”的原則。所謂主,是指關格的本,即脾腎陰陽衰憊,治主當緩,即是指治療脾腎不足不能應用大劑量峻補藥物,而應長期調理,用藥剛柔相兼,配用血肉有情之品,緩緩補之,使脾’腎之氣逐漸恢復。臨床上脾腎陽虛者多見,在應用溫陽藥物時,應注意補陰以配陽,使陽從陰復,常常配合應用滋腎藥物。所謂客,是指關格之標,即濁邪,濁是陰邪,易傷陽,濁不去,則陽不復,濁邪瘀久成毒,所以應儘快祛除。祛濁又有降濁、化濁等法,降濁者,使濁從大便出,即瀉濁之法,化濁之法,即化痰利溼。

關格是補瀉兩難的疾病,治宜攻補兼施,標本兼顧。早期以補為先,兼以化濁利水,晚期階段,應補中有瀉,補瀉並重,瀉後即補,或長期補瀉同用,靈活掌握。

三、證治分類

1。脾腎陽虛。溼濁內蘊證

症狀:小便短少,色清,甚則尿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