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1 / 4)

。二方合用,益氣升清,通陽利水,適用於中氣下陷之癃閉。

常用藥:人參、黨參、黃芪、白朮益氣健脾;桂枝、肉桂通陽以助膀胱氣化;升麻、柴胡升提中氣;茯苓、豬苓、澤瀉、車前子利水滲溼。

若血虛者,加熟地、當歸、雞血藤以養血;心悸多汗者,加麥冬、五味子、棗仁養心安神;若氣虛及陰,氣陰兩虛,可改用參苓白朮散;若脾虛及腎,可合濟生腎氣丸以溫補脾腎,化氣利水。

6。腎陽衰憊證

症狀:小便不通或點滴不爽,排出無力,面色咣白,神氣怯弱,畏寒肢冷,腰膝痠軟無力,舌淡胖,苔薄白,脈沉細或弱。

證機概要:腎陽虛衰,氣化無權。

治法:溫補腎陽,化氣利水。

代表方:濟生腎氣丸加減。本方溫腎通陽,化氣行水,適用於腎陽不足,氣化無權之癃閉。

常用藥:附子、肉桂、桂枝溫腎通陽;地黃、山藥、山茱萸補腎滋陰;車前子、茯苓、澤瀉利尿。

若形神委頓,腰脊痠痛,為精血俱虧,病及督脈,多見於老人,治宜香茸丸補養精血,助陽通竅。若因腎陽衰憊,命門火衰,三焦氣化無權,濁陰內蘊,小便量少,甚至無尿、嘔吐、煩躁、神昏者,治宜《千金》溫脾湯合吳茱萸湯,以溫補脾腎,和胃降逆。

7。腎陰虧耗證

症狀:小便量少或全無,口咽乾燥,腰膝痠軟,煩躁不安,潮熱盜汗,頭昏耳鳴,舌絳紅,少苔,脈細數。

證機概要:腎陰虧耗,氣化無源。治法:滋補腎陰,育陰利水。

代表方:六味地黃丸合豬苓湯加減。前方補腎滋陰,治肝腎陰虛之腰膝痠軟,頭暈眼花,盜汗潮熱等症。後方養陰清熱利水,治水熱互結傷陰之渴欲飲水,小便不利症。二方合用,滋陰補腎利水,適用於腎陰虧耗之癃閉。

常用藥:熟地、山藥、山茱萸滋補腎陰;茯苓、豬苓、澤瀉、滑石祛溼利水,寓瀉於補。

若下焦有熱,可加知母、黃柏,以清熱堅陰;若陰虛及氣,可用滋腎通關丸滋陰化氣,以利小便。

【預後轉歸】

癃閉的預後,取決於邪正鬥爭的結果及治療是否及時。若病情輕淺,病邪不盛,正氣無大傷者,且救治及時、有效,可見尿量逐漸增多,可能獲得痊癒。若病情深重,正氣衰憊,邪氣壅盛者,則可由“癃”至“閉”,甚至產生喘證、心悸、關格、神識昏厥等各種變證,預後多差。

【預防調護】

癃閉患者應消除外邪入侵和溼熱內生的各種因素,如過食肥甘、辛辣、醇酒,或憋尿、縱慾過度及勞累等。

癃閉患者應避免緊張、焦慮情緒,切忌憂思惱怒。積極治療淋證、水腫等疾患。對於水蓄膀胱證需導尿者,必須嚴格執行操作規範,避免外邪入侵,當病人能自動解出小便時,儘快拔除導尿管,還應保持會陰部衛生,鼓勵病人多飲水。

【臨證備要】

1。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癃閉為臨床最為急重的病證之一。水蓄膀胱,欲排不能,小腹脹痛難忍,甚是急迫;小便不通,水毒蓄於內,喘證、心悸、關格、神識昏厥等危重變證相繼而生。因此,癃閉的治療,必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

對水蓄膀胱之證,內服藥緩不濟急,可急用導尿、針灸、少腹及會陰部熱敷等法,急通小便。

(1)取嚏法:打噴嚏能開肺氣,通下焦之氣。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籤,向鼻中取嚏;也有用皂角末0。3~0。6g,吹鼻取嚏。

(2)外敷法:獨頭蒜頭1個,梔子3枚,鹽少許,搗爛,攤紙貼臍部。也可用食鹽2509,炒熱,布包熨臍腹,冷後再炒熱敷之。

(3)流水誘導法:使病人聽到水聲,即可有尿意,而隨之排出小便。此法適用於情志失調所引起的尿閉。

(4)針灸:實證瀉秩邊、陰陵泉、三陰交、中極、膀胱俞等穴;虛證補秩邊、關元、脾俞、三焦俞、腎俞等穴。

(5)導尿法:小腹脹滿特甚者,當用導尿法,以緩其急。

對膀胱無尿之證,可用中藥灌腸方'生大黃30g(後下),生牡蠣30g(先煎),六月雪30g,丹參30g,濃煎約120m1',高位保留灌腸,約2小時後,用300~500ml清水,清潔灌腸,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本法只能治其標證,病情緩解後,應立即針對不同病因,或排石,或祛瘀,或疏肝,或溫補脾腎,緩圖其本,防止其舊病復發。

2。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