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2 / 2)

動。保持心情愉快舒暢,使肝氣條達。進食富於營養而易消化的飲食,以補益肝脾。

【臨證備要】

1。黃疸可出現於多種疾病之中,臨證時,除根據黃疸的色澤、病史、症狀,辨別其屬陰屬陽外,尚應進行有關理化檢查,區分肝細胞性、阻塞性或溶血性黃疸等不同性質,明確病毒性肝炎、膽囊炎、膽結石、消化道腫瘤或蠶豆黃等疾病診斷,以便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2。必須注意病程的階段性與病證的動態變化。在黃疸的治療過程中,應區別病證偏表與偏裡、溼重與熱重、陽證與陰證。應及時掌握陰黃與陽黃之間的轉化,以做相應的處理。

3。關於大黃的應用:吳又可謂“退黃以大黃為專功”,茵陳與大黃協同使用,退黃效果更好。如大便乾結者,加玄明粉、枳實;若大便溏,可用制大黃,一般連續服用後,大便非但不稀,反而會正常。大黃除有清熱解毒、通下退黃作用外,還有止血、消瘀、化徽之功,不僅在急性黃疸型肝炎時可用大黃,即使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出現黃疸,亦可配伍使用大黃。

4。關於淤膽型肝炎的治療:淤膽型肝炎病機特點為痰溼瘀結,肝膽脈絡阻滯。本病可出現於陽黃或陰黃之中,初期多屬陽黃,系溼熱與痰瘀蘊結,膽汁泛溢;後期多屬陰黃,為寒溼痰瘀膠結,正氣漸損。治療在參照黃疸病辨證施治的基礎上,常加入活血行瘀、化痰散結、利膽通絡之品。活血行瘀藥物如赤芍、桃仁、莪術、丹參、虎杖、當歸等;化痰散結藥物如半夏、橘紅、萊菔子、膽南星、蒼朮、硝石礬石散等;利膽通絡藥物如炮山甲、廣鬱金、金錢草、路路通、雞內金、芒硝、山楂等。

【醫案舉隅】

焦某,男,28歲。初診日期:1987年6月5日。

主訴及病史:面板黃染五月餘。於1986年12月中旬發熱,熱退後出現尿黃,大便呈灰白色,厭油膩,但無納差、噁心、嘔吐,亦無明顯疲乏感,後逐漸出現面板瘙癢,曾用聯苯雙酯、腎上腺皮質激素(短程應用兩次),黃疸仍逐漸上升。至l987年3月初查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正常,血清直接膽紅素/總膽紅素(DBIL/TBIL)367。7/581μmol/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於1987年3月12日住本院。查體:面板鞏膜重度黃染,四肢面板多處抓痕及結痂,無肝掌、蜘蛛痣,心肺正常。肝肋下2。5cm,劍突下6。0cm,質地中等,無明顯觸、叩痛;脾肋下3。0cm,質地中等,無觸、叩痛。查血:DBIIMTBIL393/660μmoVL,ALT正常,總蛋白/白蛋白7。2/3。2(g/dl),凝血酶原時間/活動度12秒/100%,鹼性磷酸酶439U(正常40~170U),γ…轉肽酶14U(正常15~30U),總膽固醇3。3mmol/L。四次B超檢查示肝內外膽管無擴張。

入院後第一次肝活檢(1987年3月14日):可見完整小葉結構,部分肝細胞排列擁擠,部分肝細胞嗜酸性變,可見肝細胞淤膽及多個小膽栓,匯管區有少量炎細胞浸潤及少量纖維組織增生。病理診斷:急性輕型肝炎。

給予涼血活血中藥治療65天,DBIL/TBIL僅降至374/609μmol/L。於1987年5月19日改服氫化可的松(簡稱激素)60mg/d,一週後DBIL/TBIL降至241/374μmol/L,遂將激素減量,至6月5日停用,但DBIL/TBIL又回升至287/446μmol/L,改服中藥。

西醫診斷:急性肝炎,肝內膽汁淤積症。

中醫症見:一般情況良好,納可,不渴不欲飲,尿黃而自利,便調色黃,面板瘙

癢。舌質暗,苔白,脈細弦。

辨證:血瘀氣滯,熱鬱營血。治法:破血行氣,涼血解毒。處方:三稜15g,莪術15g,赤芍60g,茜草30g,秦艽30g,川芎15g,稀薟草30g,

葛根30g,大黃10g(後下)。

二診:1987年7月9日。藥後面板瘙癢消失,DBIL/TBIL99/181μmol/L,因DBIL/

TBIL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