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名清教徒逃脫了查理一世的宗教控制,到美洲去建立新的殖民地。在橫渡大西洋追尋宗教自由時,他們在《聖經》中讀到了耶路撒冷和以色列人,便把自己視為受上帝庇佑的選民,要在這塊荒原建設一座新錫安。“來吧,讓我們在錫安宣佈上帝之道。”威廉·布拉德福德(William Bradford)從“五月花”號下來時這樣祈禱著。約翰·溫斯羅普是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的第一位總督,他相信“以色列的上帝就在我們中間”,他引述耶利米和馬太的話,頌揚他們的定居點是“山巔之城”——意指美洲是新的耶路撒冷。很快,美洲就會出現十八個約旦、十二個迦南、三十五個伯特利和六十六個耶路撒冷或薩勒姆。
對災難的恐懼和對贖罪的期盼相伴相隨:內戰使得法國和英格蘭心有餘悸,而此時在東歐,成千上萬的波蘭和烏克蘭猶太人被赫梅利尼茨基(Hetman Khmelnytsky)率領的四處劫掠的哥薩克人所屠殺。1649年,查理一世被砍頭,奧利弗·克倫威爾當上了護國公。克倫威爾是個信奉千禧年的軍人,他確信他們清教徒和在新英格蘭的同胞一樣,都是新的選民:“你們真的就像被上帝召喚的猶大一樣,與他共治,為他統治,”克倫威爾說,“你們處在應許與預言的邊緣。”克倫威爾是一個希伯來主義者,他認為除非猶太人返回錫安然後改宗為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