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部分(3 / 4)

小說:大逆轉1906 作者:旅遊巴士

等的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報話通訊系統、儀表和照明系統、航天服、載人機動裝置和逃逸生系統等。

當然,掌握航天器再入大氣層和安全返回技術也至關重要。尤其是宇宙飛船,除了要使飛船在返回過程中的制動過載限制在人的耐受範圍內,還應使其落點精度比返回式衛星要高,從而及時發現和營救航員。原時空的前蘇聯就出過這種事故,他們的載人宇宙飛船就曾因落點精度差,結果使宇航員困在了冰天雪地的森林中差點被凍死。

神舟系列宇宙飛船使用了目前中國掌握的最先進技術,分成推進艙、軌道艙與返回艙三節。不但之間可以互相對接,還在軌道艙四面都預留出艙口,可進行模組化對接組合出巨大的太空構造物。軌道艙上裝備了巨大的太陽能板以提供能源,推進艙則仿照慣例,依然在外部有燃料充填口,可以在加註燃料後作為額外的引擎之用。

由於使用了最先進的電腦並高度自動化,神舟型宇宙飛船實際上可以自動操縱或者由地面遙控,技術水準相當於原時空80年代末期的系統。之前發射的神舟一號飛行任務就是載了一隻婆羅州猩猩並自動飛行。神舟太空船一般任務計劃乘員為三人,最多可以搭載五人。不過這次因為是首次載人計畫,因此只乘坐一人。

9月25日上午9:00,在文德嗣以及相關人等的矚目下,升龍二型火箭噴出巨大的火焰與濃煙,緩慢地升空。在攝影機以及各地天文望遠鏡的一路追隨目送下,神舟二號太空船於9:12:53秒進入近地點381公里,遠地點423公里的地球環繞軌道上。隨後本位面地球的第一位宇航員黃琦中校開啟艙內攝影機,向地面傳送訊號,並發表感言:“藍色的地球真好看。”

9月30日下午,在七天的飛行與各種人工變軌機動測試,並與此前神舟一號留在軌道上的軌道艙進行對接測試之後,神舟二號的返回艙安全降落在蒙古草原上。黃琦爬出返回艙,由搜尋而至的重型直升機將他與返回艙成功的接回酒泉太空中心。任務完美成功。至於留在軌道上的神舟二號的軌道艙則在此前由所餘燃料將其推送到600公里的稍高軌道上,和神舟一號的軌道艙一起作為未來太空站“天宮一號”建設的基礎材料模組。

………………………………………………………………ē…

共和2778年(西元1937年)10月5日,安西省(東哈薩克)中部,懸圃鎮

懸圃鎮位於阿克索蘭山山腳,這是個新建立不到五年的市鎮,其名來自於黃帝昇天之處。不過這個鎮並沒有對外開放,這裡住著的都是軍人和科學家的家屬,保密程度很高。因為這裡就是“通天橋”的起點——懸圃基地所在。

通天橋計劃主持人韋墾正向文德嗣等人進行通天橋的現況簡介。

“通天橋的起點就是這懸圃鎮,總長度1500公里,其坑道直徑15米,主體均在地下100到180米之處。出口在新疆與漠南的交界,阿爾泰山脈中的一座山峰上,出口海拔高度為3147米。”韋墾侃侃而談。

“韋總,這通天橋也太長了!”這時,從酒泉基地過來的一位年輕科學家忍不住說道。“這樣的花費實在太大,還不如我們的火箭呢。造這個通天橋的價錢,已經超過200億了吧,這些資金起碼夠我們打一萬發升龍二型火箭了……”

這位英氣勃勃的年輕人叫錢學森,是一位天才科學家,今年不過二十六歲,就已經是火箭研究所的主任工程師,這次是與火箭所的同事們一起過來,與電磁所的搞交流。或者說,這是“奔月計劃”和“通天橋計劃”兩大航天專案組的交流。

不過怎麼說呢,俗話說“同行是冤家”,這話幾乎可以適用在任何一個行業。“奔月計劃”和“通天橋計劃”雖然並非同行,但是他們都是航天專案組,自然就有經費方面的爭執,哪怕是文質彬彬的學者,一旦遇到搶預算搶經費的事情,也會變成憤怒的犀牛。“奔月計劃”和“通天橋計劃”為了搶經費搶資源,平時的嘴炮就沒少過,互相放點兒嘲諷那是太正常了。

火箭所的那幫老傢伙自己沒吱聲,有意讓錢學森這幾位年輕人出頭,反正文總很重視這個天才,他就算說錯了話,也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當然,電磁所這邊也是有人的,馬上就有一位和錢學森差不多年輕的科學家站出來反駁,這位老兄扶了扶眼鏡,笑著所道:“錢主任,問一個問題可以嗎?”

“您請說。”錢學森看了一眼這人,他知道這人叫做鍾琪箋,是特斯拉的得意門生,也是位天才,現在是電磁所的骨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