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部分(2 / 4)

池脩之笑道:“石頭是盡有的。興寧縣(阮令所在縣)就有山,一直是採石場,並不很遠。秋收完了徵力役就是,分段徵,興寧的力役管採石,承平的力役就管運輸他這一段的,出了境交給平固,以此類推。”其實帝都周圍多多少少都會有產石的地方,別的不說,修帝陵什麼的立個碑、雕個石人石馬,都得用得到石頭,這也是擇址的時候要考慮的因素之一。

“一年能做完?”

“先修渠,再修路,我在這裡至少得三年,能做多少做多少!”

“也好。你那考試,準備得怎麼樣了?”

池脩之道:“就等過兩天開考了。”

鄭琰暫時也沒有多餘的問題要問了,只嘆道:“這下要熱鬧了。”

池脩之笑笑:“咱不怕熱鬧。”

考試分三天,確實很熱鬧,考生多半是富貴人家的子弟,不但自己來還帶著僕役在門外等著,又有圍觀群眾,把郡衙前堵得水洩不通。

最後的結果一出來,果然是富戶佔了大多數,少有幾個普通百姓只是點綴。池脩之想採取差額錄用,鄭琰更狠,提議一比三的比例進面試。池脩之道:“弄了這麼些人,最後取得少了,恐不相宜。”

鄭琰道:“我只怕取的人不好,沒處找補。”

池脩之道:“不妥,寧可取中的時候仔細些,也不要鬧得太大。”

鄭琰也不強辯,一地有一地的風俗,他們夫婦好像風頭太盛了,這樣的比例錄取,難免會被說是耍人。“你拿主意。”

最終選取了十餘人,有做主簿的、有做參軍的,世家與土鱉對半開,間雜兩個貧寒士子,遺憾的是祁氏並無人參加考試。一齊做崗前培訓,來往文書怎麼寫,郡衙又有什麼規矩。鄭琰卻是不再見這些人了,從京裡帶的沾親帶故的,隨意一些也無妨。在本地招的這些人,鄭琰插手太多,容易給人以池脩之無能的印象,這樣很不好。

而且,她又遇到了一個小難題:考完了試,簡單的培訓上崗結束,時間已經到了四月中旬,冰鎮飲料已經擺了上來,也就意味著鄭琰的生日快到了。京中陸續有帖子、禮物送到,而李刺史也要開始巡查州內各郡了,算算時間,差不多是鄭琰生日前後到達。

生日是一定要過的,問題是,這個生日要怎麼過?

鄭琰在這裡,真真正正人生地不熟,也不走動。本來祁高的妻子王氏應該做這個引路人的,現在兩家成仇人了。其他人都不夠這個份量,登門拜見都不夠格的。以前是有意想晾一下這小兩口,後來想和解了,鄭琰回京了。李刺史夫人到了,連個陪客都不好請,倒像是鄭琰在求人一般了。

這個問題不用鄭琰煩惱,李刺史夫人來,也是收了禮物做中人來的。

祁耒見池脩之的時候,正逢池脩之狀態不好,祁氏感覺不太滿意。祁高反應了過來之後腦子也比較正常了,很快抓住了要點:跟池脩之關係好不好的一點也不打緊,要緊的是他娘子,池脩之也是借了老婆的勢。如果韓國夫人不開心了,真能抄你的家!

祁家備了禮物送到了刺史府,言明來意。李刺史十分為難,池脩之的言行舉止無可指摘,要怎麼說和呢?李刺史也不想為了祁氏出什麼頭,就因為祁氏不安,就要逼著池脩之放低姿態去哄?完全不現實。但是說到韓國夫人那裡,李刺史也有些猶豫,最終還是收下了祁氏的厚禮,答應從中說和。

既是說和,祁氏能跑到刺史府來,鄭琰絕對不會去的,只有李刺史夫婦跑一趟。一路跑的,讓李刺史對祁氏的憋屈感同身受——根本就是受的同一個女人的罪!

李刺史用的是巡視郡縣的名義,跑到鄢郡,自是住在驛館裡的。鄭琰很會做人,把驛館給佈置得異常舒適,李刺史之妻林氏的鬱悶就散了幾分。當天,投了帖子,言道明日登門拜訪,晚上王氏等人就在親戚晚輩的陪同下來拜會了林氏。

林氏對王氏挺客氣,看王氏頭髮花白還眼含屈辱的淚光,也是心頭一酸:“事已至此,我必盡力。想來韓國夫人也該知禮,不會過於為難諸位的。只是,你們到時須得留意,別惹她才好,這一位,可不是善茬兒。”

王氏道哽咽道:“她要是個和善人,我何至於此。”

林氏本該不悅的,看王氏這樣一個老婦,又生不起氣來,只說:“到時候,帶一個小輩去,你舍不下臉來,讓小輩與她磕頭賠罪就是。”王氏無奈地答應了。林氏收了人家的禮,就要為人謀劃,細細地解釋,要是想要面上的和平,現在已經皮笑肉不笑了,不用再請她來和解,現在要做的,不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