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3 / 4)

小說:嫡策 作者:津夏

送行的自然是瀟孃的胞兄桓哥兒,後頭跟著一水兒的兵士,大紅喜色,鞭炮炸翻的天都漸漸淡去,行昭拿帕子給刑氏擦淚,笑道:“。。。您且放心,蔣僉事可不敢對錶姐不好。”

“他要是敢對瀟娘不好,瀟娘自個兒就能拿馬鞭抽他!”刑氏哭是哭,可哭得也是中氣十足。

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的愛是為了別離。

瀟娘嫁得遠,從定京嫁到西北,往返得六天,回門便給省了,只捎了信回來,特意還給行昭寫了一封,行昭拿著信給方皇后念,瀟娘信裡嫌蔣僉事老愛管她,“大抵是年歲大的男人,一句話能扳成三段來說,嘮嘮叨叨個沒完,我一兇,他就蔫,好生無趣。往後等你成了親,得自個兒找事兒做,聽戲也好打馬球也好,總不能叫男人束手束腳地管住了。。。”

信寫到後頭,就從訴苦變成了婚姻指導。

行昭結結巴巴地念,方皇后就哈哈地笑。

到了七夕,是辦的晚宴,皇帝本是定的都去太平行宮辦筵,再一想總要先去慈和宮行了禮問個安吧?可惜顧太后癱了,去行宮的提議也就擱置了下來,還跟往年一樣放在太液池畔辦。

七夕前一晚上,顧青辰過瑰意閣來說是來拉家常的,行昭一聽,直接回道“描紅做功課,忙得很,既只是拉家常,就等家宴之後再拉,也是等得起的。”

瑰意閣的大門都不開啟,顧青辰磨蹭了兩把,終是轉身而去。

行昭放下手上的書卷,眼眸有些深。

過了家宴,她們兩個還能坐在一起拉家常嗎?

正文 第一百九七章 七夕(中)

到了正日子,七夕正好風清月明,筵席擺在太液池畔裡的十里長橋裡。

雕欄畫棟間,披繡闥,撫雕甍,隔五步擺文心蘭,隔十步擺秋海棠,兩柄太師椅放置於十里長橋之首,於其左右兩列順序而下,後置黃花梨木椅凳,銀箸瓷碗次序放置,宮人們統一都穿著靛青褙子鵝黃綜裙,面目恭謹垂手而立。

家宴是在入暮才開始,宗親家眷們三三兩兩在晌午之後就入宮了,先去慈和宮隔著屏風給顧太后叩首問安,再往鳳儀殿去給方皇后請安。

豫王妃閔寄柔來得最早,行昭被方皇后叫出來行禮,閔寄柔忙探過身去扶她:“兒媳與阿嫵素日都是姐姐妹妹稱呼,您讓阿嫵給兒媳行禮,豈不是。。。豈不是。。。”

“指了婚,訂了親,懋妃說得是,你往後就是行昭的長嫂了,這個禮也沒什麼受不住的。”方皇后笑了笑說。

蔣明英也動作快,沒讓行昭的膝蓋彎下去就搬個了小錦墩擱在行昭身後。

閔寄柔臉一下從脖子根紅到了耳朵上,懋妃只要一見二皇子,話裡話外就是要讓二皇子懂上進,“你父皇將路給你鋪得順溜,你就該一步一步地沿著走,別白白辜負了期望。。。”

期望?什麼期望?

是要爭太子還是準備當皇帝啊!

說一千道一萬,今上還沒死呢!就算老二成了儲君,她王懋妃也只能是個貴太妃,當不了太后,正正經經的太后還坐在殿上呢!

閔寄柔婉轉了眼神,輕言細語:“母后言重了,等阿嫵過了門,既是妯娌又是妹妹,大周以禮治國這是自然,可禮法之中尚存人情。母妃守規矩守慣了,您大人大量千萬莫怪。”

這算是代王懋妃賠了不是。

方皇后端了茶抿了口,再放下時,就順嘴說起了擺在十里長橋裡的秋海棠,“。。。原本想擺山茶。又怕再出大前年那樁事兒。左催右催,花房總算是趕在七夕之前將秋海棠給育出了朵兒,算是有個交代。”

“秋海棠也好看。小朵小朵地綴邊兒,不豔不俗,左右是家宴,一家人聚在一塊兒就是天大的福氣了。”閔寄柔從善如流接其後話。

王懋妃惹出來的口角,方皇后把氣兒發在閔寄柔身上敲山震虎,閔寄柔委實有些冤枉。

一邊兒是姨母,一邊兒是手帕交,方皇后要立威,兩方打擂臺。。。

行昭嘆口氣兒。這還只是開始,二皇子和六皇子的爭鬥還早呢,朝堂上喧了天兒,可惜兩個當事人還兄友弟恭著,二皇子是個性耿直,六皇子是公私分明。兩廂見了面兒,幼時的情分還在,兩個兄弟都是有情有義的,又還都是半大不小的少年郎。。。

唉,可惜有人把這兩個放在了對立面。。。

怕是二皇子還沒意識吧?

過了會兒。幾位長公主也攜伴來了,中寧長公主看起來很憔悴,不過才三十出頭,平日裡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