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昭便笑,笑的不是話本子上的故事,而是其婉時不時地念錯個字兒,或是卡在上文,久久讀不了下文的小模樣。
淑妃聞訊也過來瞧她,神色上並不十分擔心,照舊笑得風輕雲淡地給小娘子親手溫水擦了擦臉,細聲安慰:“小孩子發熱都是在長高,等阿嫵好全了,便同你歡宜姐姐一般高了,到時候我就給阿嫵做酥皮糕吃。”
方皇后性情倔強硬氣,當然不會這樣哄她,刑氏也是個務實的,寧願多給小娘子喂兩勺藥,方祈。。。
算了,不說他了。
前世加在一起,行昭都沒被人這樣溫柔地哄過,當下便臉上發了燙。
突然覺得偶爾這樣小小地病上一病也沒什麼不好,至少病了就能讓人無條件地,心安理得地軟弱下來。
陸淑妃滿眼是笑地看著小娘子一張紅彤彤的臉,笑得愈發真心。
娘都來了,女兒還會遠嗎?
自從方皇后幫行昭在崇文館請了假,歡宜得了空暇便過來坐一坐,方皇后怕歡宜也跟著染上。不許小娘子久待。
歡宜便抓緊時間和行昭說話兒,宮裡頭長大的學得好一副喜怒不形於色的模樣,能讓歡宜三句裡有兩句都在提著的人,大多是真的戳到了歡宜的厭惡點了。
闔宮稱頌的顧青辰,便有這樣的本事。
“。。。常先生說要教琴,那個便來問我‘能不能跟著姐姐去重華宮練琴,太后娘娘還病著,在慈和宮彈驚擾了鳳駕,臣女擔當不起’,原也不是什麼大事兒。母妃喜歡乖乖巧巧的小娘子,我也便應了。可哪曉得她會挑時辰得很,每回都挑老六來給母妃請安的時候過來。那個安的是什麼心。我也不好猜,捕風捉影的事兒也不好做,可就是心裡不舒坦。”
“自從我允了她來練琴後,她便時不時地過來給母妃問安了,有時候帶著點心有時候帶著做好的繡活兒。話裡話外說得都挺妥帖的。我就是不歡喜,德妃娘娘那兒不去,鳳儀殿不來,王嬪那裡不去,偏偏往重華宮來得勤。昨兒個四哥都在問我了,問說我什麼時候與顧家娘子處得這樣好了?我真真是欲哭無淚。我什麼時候與她處得好了!”
“課上,常先生要默寫文章,那個默完這篇還跟著默。都是裡頭的文章,都是年少得意的,她倒會找共通點,顯得她多聰明,多伶俐多會舉一反三啊。倒顯得我又蠢鈍又懶。”
歡宜說起顧青辰,真是滿臉的厭惡。
一個聰明的。很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小娘子,行昭見得多了。
說實話,她倒並不是很討厭顧青辰,一個小娘子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就贏得交口稱讚,手腕一定是有的,心機也不差,敢拼能闖,這是很多人想要卻沒有的東西。
可顧青辰到底還只是個年紀輕輕的小娘子,顧此失彼,得了郎情失妾意。
她若是想要靠近六皇子周慎,好好地與歡宜相處便是當下頂要緊的事兒,是小姑子重要還是火急火燎地想要入老六的眼重要,用腳拇指想一想也能想出個所以然來。
這司馬昭之心,淑妃又不是眼瞎,歡宜更不是耳聾,哪裡會體味不出來?
歡宜說話雖是不太客氣,可行舉言語之間卻仍舊是得體得很,行昭只躺在軟緞背墊上笑眯眯地看著這位金尊玉貴的公主。
其實顧青辰配六皇子當真不錯,皇帝對顧家懷著愧疚之心,難保就沒有想給顧家小一輩做媒,以保住顧家一門榮華富貴的心思,男才女貌的,又有聖意推動,不是佳偶天成,是什麼?
歡宜這樣大的反應,行昭下意識地想勸,可囁嚅了幾下嘴,始終說不出話來。
大約是著涼,病久了,一口鬱氣就停在胸腔裡,難受極了。
行昭是女眷,二皇子都是要成親的人了當然不好往內廂裡闖,可少年郎到底還記得一起嘮嗑的情誼,遣了宮人送了幾匣子川貝過來,說是蒐羅到的四川當地產的貢品,行昭吃了兩天,覺得嗓子是好受了些。
四皇子也適時地表達了關切。
可就差了一個人。
吃著川貝枇杷熬的膏湯,行昭嘴裡甜甜的,心裡卻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悵然。
日子過了又過,纏綿病榻幾個月,行昭終是身上有了氣力,夏天也跟著好心緒來了,天家小字輩的第一樁喜事也接踵而至。
行昭想了想,其實認真算起來,這並不能叫做是喜慶事。
二皇子納側室,能算什麼正經的喜慶事啊?
正文 第一百五八章 納娶
二皇子納側妃,是欽天監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