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此次背後之人藏頭露尾,不像是藥王谷的做事風格。
他哪裡會知道,此時的藥王谷早換了當家人,而這個新的當家人,偏偏就是個不喜歡按常理出牌的。
在沐如錦看來,能偷著來的就不要大張旗鼓,沒事兒裝逼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想來想去,皇帝想的都快將頭髮揪下來了也沒想出個所以然。
嫌疑之人太多,個個都有嫌疑,卻又個個都沒嫌疑癲然浮生全文閱讀。皇帝根本就拿不準事情真相究竟如何。
至於逍遙侯府,從一開始就沒有在皇帝的懷疑名冊之中。在皇帝眼裡,逍遙侯府不過是有些錢罷了,朝廷勢力半分也無,又能掀的起什麼風浪來?
想了許久都沒有頭緒,皇帝險些將牙都咬出血來。正當他頭腦一片混亂之時,一絲念頭突然自腦中劃過,讓皇帝直接愣住不動。
重新坐下,皇帝開始梳理那一絲靈感。他想起之前有人來報,那兇手被當場捉拿,甚至外頭已經傳開了,此人是平城王家當年漏網的餘孽。
想想之前他的密探為他傳來的訊息,再想想當初平城王家和明郡王之事傳出時他的猜想,皇帝漸漸的開始抓住一絲清晰的脈絡,將矛頭指向了楚王府。
皇帝本就懷疑當初那兩件事是楚王派人散播的,再加上密探密報楚王有謀反嫌疑,故而動機明確。
此次太子被刺之事過去還不足一日,京城上下竟到處都在傳聞這兇手乃是平城王家之人。
要知道,平城離京城甚遠,京城裡的人又如何能得知平城王家之人長相如何?特別是此人被傳是那平城王家家主王自健在外留下的私生子,這樣私密之事,又如何被京城人知道的這樣清楚?
就算這兇徒在刺殺太子之時說過此行是為王家報仇,可卻並未表明身份。這事情未免傳播太過迅速。
何況,兇徒刺殺時竟然會主動暴露殺人動機,就像是認準了此次無法活著回去,會不會太過刻意?
由此可見,這兇徒背後定有幕後指使。而因為‘平城王家’這幾個敏感之字,楚王的嫌疑越發的加大了。
莫非楚王等不及了?難道是他要有什麼行動,故而刺殺太子以引起恐慌方便他們行事?還是想要聲東擊西,又或是禍水東引,想讓他焦頭爛額而他們好趁機準備?
一想到此,皇帝立刻警覺。忙叫了心腹之人前來,命其嚴密盯緊楚王府,哪怕是個蒼蠅的去向也要調查的一清二楚。
當然。其他的嫌疑者他也不會輕易排除,總之要慎之又慎,務必要查出兇徒所為何人。
與朝廷作對,與天子作對,他絕不能讓這等猖狂之人有好下場!
且不說皇帝在宮中各種腦補。相反,逍遙侯府所有人都開始閉門不出,低調行事。
讓皇帝懷疑楚王的目的沐如錦算是達到了一半。她已經安排好了善後,就算皇帝追查,也定然會查到楚王頭上。
而若是嚴審那刺殺太子的死囚,就會牽扯出千秋門的千秋夢。同時,皇帝會發現,千秋夢與楚王也是有著絲絲連連的關係。這一點並非是沐如錦胡亂作假。事實上千秋門與楚王之間真的是有聯絡的。只是這聯絡更多的卻是仇恨。
當然,也算不上是什麼大仇,無非就是當初楚王府的一個管事因為一個女人而與千秋門一個弟子大動干戈,最後不小心推搡之下,千秋門弟子腦袋不小心撞到了石頭尖上磕死了。於是兩家樑子就這麼結上了。
要說千秋門與藥王谷差不多,都是不輕易出世的。平日裡很少能看到兩家弟子在外走動。但偏不巧那日那千秋門弟子奉門主命令去藥王谷取藥,又恰巧看上了街上一個唱曲兒的姑娘,更巧的是當時楚王府的那個管事被楚王準了假回家探親,也順帶看看能不能去藥王谷求上幾粒靈丹妙藥,最後卻在半路狹路相逢,最後引起了這一場命案。
其實對楚王府和千秋門來說,無論是一個小小的管事,還是一個普通的弟子的命都不值什麼錢。可是人爭一口氣佛受一柱香,朝廷與江湖之間的關係本來就有些微妙,此刻又事關面子,誰都不願先妥協,等到楚王和千秋門主知道此事時,兩方已經勢成水火了棄婦的極致重生最新章節。
作為一個異姓王爺和一個江湖大佬,面對這種狀況就更是不願先認輸道歉,故而兩方關係就一直僵著。雖然算不得什麼大仇恨,但若是互相見了面,免不了又是一番謾罵,甚至還會動動小手。
這情況無論是朝廷還是江湖許多人都知道。皇帝也知道。可是此時情況不同。
從前皇帝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