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部分(3 / 4)

小說:極品鑑定師 作者:紅色風帆

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有人說九鼎沉沒在泗水彭城,秦始皇出巡泗水彭城地方,曾派人潛水打撈,結果徒勞無功。”

第735章 泗水取鼎

駱天說道:“其實九鼎還帶有一些神話傳說,鑄造九鼎時事先將全國各地山川奇異之物畫成圖形,然後分別刻於鼎身。九鼎鑄成後,陳列於宮門之外,使人們一看便知道所去之處,有哪些鬼神精怪,以避凶就吉,據說此舉深得上天的讚美,因而夏朝獲得了天帝的保佑。”

黃立德說道:“古時通常都以神話治國,宣揚天權,這一點嘛,可信可不信,最關鍵的是,也有史學家認為,九鼎並非是九個,而是隻有一個,因為代表九州,也叫九州鼎,簡稱九鼎,九鼎丟失以後,後世也曾經重新鑄造,以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和宋徽宗崇寧三年兩次最為有名。”

“武則天當時政權穩固,這九鼎一直被視為權力的象徵,她重鑄九鼎就是要向天下人昭示她的皇權,其實也是一種政治手段。”駱天說道:“宋徽宗也是如此,九鼎之所以這麼牽動各朝皇帝的心,無非是它的象徵意義。”

“這鼎的形狀制式,只有《拾遺記》裡提到過——禹鑄九鼎,五者以應陽法,四者以象陰數。使工師以雌金為陰鼎,以雄金為陽鼎。鼎中常滿,以佔氣象之休否。當夏桀之世,鼎水忽沸。及周將末,九鼎鹹震。皆應滅亡之兆。後世聖人,因禹之跡,代代鑄鼎焉。”黃立德說道:“看這裡面記得詳細,這九鼎應該是確實存在過的。”

“據現已出土的當時陶器紋飾推測,九鼎的紋飾也不外於獸面類、龍鳳類、動物類、雲雷類、火類、幾何類等。”駱天說道:“至於《拾遺記》裡提到的,雄雌兩種金……”

“有可能是依金屬的硬度來分的。”黃立德說道:“這九鼎啊,比起傳世玉璽來,還要神秘,不但東西是什麼樣的沒有肯定的依據,最終在哪裡丟的也不知道,這恐怕真是千古之謎了。”

小許迅速查詢著資料,這一回他總算走在了兩人的前尖:“商湯逐走夏桀後,將九鼎遷至其都。盤庚定都於殷後,九鼎遷移至此。周武王滅商後,曾公開展示九鼎。周成王即位後,周公旦營造雒邑,將九鼎遷至該城,並請成王親自主持祭禮,將九鼎安放在太廟之中,東周開始後,周朝王室衰落,各諸侯開始覬覦王權。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問鼎之輕重’,被周大夫王孫滿駁回。後楚靈王一度也動心問鼎,因國內發生叛亂,未果。秦惠王時,張儀制定策略,希望能奪得九鼎以號令諸侯,楚頃襄王、齊國國王亦希望爭奪寶鼎。周赧王周旋於兩國以及魏國、韓國之間,令其相互制約,得保九鼎不失。這些內容來自於《墨子耕注》。”

駱天說道:“這裡面還少了一點,那就是之後的事情,秦滅周後第二年即把周王室的九鼎西遷咸陽。但到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時,九鼎已不知下落,可是如何丟失的,居然沒有一點記載,徹底成了一個謎。”

“九鼎遺失之地,曾有人說是泗水彭城,《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始皇還,過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弗得。’是說秦始皇東巡的時候,經過徐州彭城的泗水,看到水中露出一個周代的鼎,十分高興,馬上命令隨從從水裡打撈出來,可是鼎裡突然有一個龍頭伸了出來,咬斷了系鼎的繩子,鼎重新掉入水中,再去打撈的時候,就再也找不到了。”駱天說道:“現在,這個故事還經常被運用在漢畫石像中。”

“那後來有去徐州的泗水打撈過嗎?”小許問道。

“若是真在那裡,這麼多年了,總應該有一些跡象的,可是沒有。”黃立德嘆道:“這鼎是皇權代表,秦始皇看到九鼎,一定認為自己會借這鼎的吉利,始皇,二皇,千秋萬代下去,可惜啊,天命如此,看來秦朝的覆滅或許也是情理之中了。”

“黃老師,你怎麼也信什麼天命不天命了?”駱天笑道:“這說不定是後人替秦覆滅編的一個極美好的故事而已,暗示天道本應如此。”

“這倒也是。”黃立德看了看時間,不知不覺中,這一天馬上就到了中午了:“這樣,先去吃飯,回來後將這些內容整理一番,明天再繼續,晚上我們請飛天再過來一趟。”

“飛天是誰啊?”小許雖然聰明,可到底年紀,好奇心很盛。

“我的一位朋友,走吧,去吃飯吧,看你們師母做了什麼好吃的。”黃立德看著小許走出去了,這才低聲對駱天說道:“關於那個秦陵,飛天那瘦猴兒知道些東西,晚上他過來,讓他詳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