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動一百多萬人次,日本人出動六十六萬人次。雖然第四次會戰時,日本人狗急了跳牆。集結了三十萬人,以人數眾多的優勢兵力,迫使中**隊不得不撤退。但是前三次會戰,薛嶽卻是指揮的很漂亮。
據後世統計。前三次會戰,日軍傷亡十萬七千餘人,中**隊傷亡十三萬人。傷亡比例接近一比一。遠比臺兒莊戰役要低。而中**隊的裝備,此時仍舊遜於日本人。
大阪第四師團,在長沙亮相的時間。是一九四一年九月初,第二次長沙會戰。此時,日軍第十一軍司令官阿南惟幾集結四個師團、兩個支隊和航空兵等共十二萬人,企圖一舉拿下長沙。
然而,讓阿南惟幾崩潰的是,被他寄予眾望的大阪第四師團,剛一進長沙便被薛嶽的中國精銳給趕了出來。幾乎稱得上是全線潰敗。而戰爭這個東西,講究的就是一個戰略配合,環環相扣。當大阪第四師團這一環崩潰後,其他的幾個日本師團便陷入被動的境地。紛紛潰敗。只有中**隊精神大振。
自此。大阪第四師團在日本軍隊中的名聲便算是臭了大街。日本軍隊中,沒有任何一個軍敢將其收入麾下。最後日本軍部只能將其改為直轄部隊。在日本轟炸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將其派往菲律賓,攻打已經彈盡糧絕的美菲聯軍。
餓了好幾個月的美菲聯軍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大阪第四師團發現這個狀況後,不費吹灰之力,便取得了勝利。這場勝利讓大阪人覺得榮耀至極,與有榮焉。趁此機會,大阪的商販開始大肆倒賣戰時配給的軍用物資。狠狠的發了一筆橫財……
當然,只在中日兩國面前“丟人”,還不足以讓大阪第四師團名揚千古。對大阪軍團印象最好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美國人。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人戰敗投降後,正在泰國曼谷附近休整的大阪第四師團,向美國人投降的那叫一個爽快。根本沒有任何的拖延症,畢竟他們奉行的是“御身大切”,而不是武士道精神。戰後統計。大阪第四師團,是日本南方軍甚至所有軍團之中,戰死最少,裝備物資保留最完整的部隊。充分完成了其保命第一的戰略目標。
而在回到美國的第二天,大阪第四師團中,出身於商業世家計程車兵們,便紛紛跑到美國人的兵營駐地前,整齊地擺開攤位,兜售起戰爭紀念品來……
包括美國人在內,無一不對大阪軍團愛好和平的精神所打動……
大阪第四師團的人能在回國的第二天就跑去做美國人的生意,有膽量來和餘生談投資反戰電影《李香蘭》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餘生看了這個大阪商人給他的投資計劃書,感覺大阪商人給的條件倒是很優厚。他們之中顯然有對電影行業精通的人,不但知道餘生的班底如今都在美國,手頭暫時無人可用,而且將拍攝《李香蘭》所需要的各種細節都考慮到了,逐一羅列在投資計劃書上,並宣告,這些繁瑣細節,他們都能搞定。只要最後分到一成利潤即可。
餘生哂道:“難道我落伍了麼?什麼時候聽說請幾個勤雜工,這些勤雜工有權力要分紅的?你們大阪商團經商數百年,難道就是這個商業模式不成?”
這個大阪商人一笑,對餘生道:“有些東西當然不能寫在合約上,這份合約只是一個名目而已。我們知道餘先生對流落到日本民間的中國古董非常感興趣,而我們大阪商團雖然不如那幾家財閥一般鉅富,但是聯合起來的力量,連這些財閥也不可小視。”
“經營數百年,我們總有一些中國古董收藏。如果餘先生感興趣,我們可以將其作為這部電影的投資,交給餘先生。這些古董雖然數量只有三百餘件,但是都是精品。而電影分成的利潤,我們大阪商團仍舊只要一成!”
說著這個男子又掏出幾張紙,上面用中文密密麻麻的羅列著他們事先已經準備好的中國古董名錄。餘生一條條看去,感覺有些眼暈。上面清晰的羅列著一些如今已成孤本的宋元刻本古籍,以及一些珍貴的字畫。
餘生喃喃道:“你們大阪商團實力不俗啊!連文徵明的真跡和唐伯虎的畫都有。看來我不答應實在是說不過去。不過,你們這麼貼上來,總會有所要求吧?還是一次講明白了好。”
這個大阪商人高興道:“餘先生果然是商業奇才。其實,我們沒有什麼特殊要求,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希望這一成利潤用糧食來結算。糧價按照美國當日的糧食牌價加運費計算。”
這個條件說出來後,餘生開始有些佩服這些大阪商人了。且不說其軍隊怎麼樣。愛好和平與否,這個商業頭腦確實難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