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大多趨聲附和。常凱申還在會議上說此事為最高軍事機密,務須秘而不宣,事前也不許組織百姓轉移。也就是下定決心要犧牲黃泛區上千萬百姓了。
新上任的軍政部長陳誠問道:“委座,事前及進行過程中保密容易,大水漫淹後,必有記者報道,輿論也必究詢原因,屆時如何說法呢?”
軍事委員會參謀長何應欽提出,可下達指令,加強新聞檢查,一律不許報道。“不!”常凱申立即否定,“任其報道,而且要如實報道災情。”
眾人一下子明白了常凱申的言下之意——把責任推給日本人。當然,沒有日本侵華也就不會發生這起慘案,所以這個黑鍋小鬼子揹著也不冤枉。說到底,他們才是罪魁禍首。
歷史上,一個鐘頭不到晏勳甫就接到林蔚回電:“你們的掘堤計劃,最高軍事會議已作研究,委員長已表示同意。”
可這回,一封意外的電報打斷了會議的程序。就在大夥兒準備拿腳走人的時候,林蔚捏著一封電報匆匆趕來。這是97軍越級發來的急電,也是鄭衛國最後一番努力。
常凱申草草看完電報,哼了一聲說:“豈有此理,豈有此理!打了幾場勝仗,就要爬到我頭上來了麼?”
何、陳等人面面相覷,忙撿起鄭鬍子的電傳閱起來。鄭衛國在電報詳細講述了決堤的危害。
黃河水洶湧而下,豫皖蘇三省數十縣(市)受災。上千萬人因此流離失所,近百萬人罹難。這還只是第一年,之後黃河水湧入淮河,一直淌了九年之久,造成的各種惡果不甚列舉。進入21世紀以後,安徽百姓還在為黃河帶來的淤泥傷腦筋。
那麼,付出這麼大的代價,有沒有必要呢?沒有必要!第一,日軍就算佔領了平漢線也會撤離,因為他們已經不打算從平漢線南下了。第二,日軍進攻武漢的時間並沒有因花園口決堤而推遲,五個月後日軍就佔領了武漢。
還有第三點,黃河水根本攔不住日本兵。歷史上日軍沒有西進主要還是兵力不足,不願消耗國力。真要打的話,區區黃河水,豈堪大用?
例如,1941年日軍第35師團為策應長沙會戰,僅以5個步兵大隊、3個騎兵大隊,於10月2日強渡黃泛區水障,10月4日即攻佔鄭州。
再如1944年日軍發動的豫中會戰,其第12軍第17師團於4月17日由中牟強渡新黃河(即黃泛水障所形成的),19日即佔領鄭州,僅30多天就攻佔了第一戰區司令長官所在地洛陽及豫中地區。
由此可見,決堤實在是沒有必要,只是徒傷百姓而已。鄭衛國最後還勸常凱申,行此無益之事,背上千古罵名,何苦來哉?
看完電文,軍委會一眾高官都沉默了。陳誠低聲道:“委座,這件事是不是先緩一緩?”
常凱申勃然大怒,說:“緩什麼緩?情勢危急,豈容拖拉!你們怕背罵名,這個罵名就由我來背好了。”
眾人不敢再勸,林蔚沒有辦法,只好跑去回覆一戰區,對晏參謀說老頭子已經答應你們的計劃了。
得到回信後,程長官大喜,忙道:“委員長同意便好,日後縱然有人問起也怪不到我的頭上了。成猷,你速去通知黃河水利委員會及有關河防的軍政人員開會,一定要搶在日軍突破平漢線之前動手!”
張副參謀長低聲道:“鈞座,事關重大,一道口信何足為憑?”
程長官猛然醒悟過來,拍了拍腦袋,嘀咕道:“娘賣x的,差點兒又上蔣某人的大當!”於是又以正式電文請示。
常凱申心裡暗罵一句老狐狸,但最後還是回電同意,令一戰區在中牟以北黃河南岸選定地點決堤,讓河水在鄭州、中牟之間向東南氾濫,以阻敵西犯,並要求在4日子夜放水。
程潛將掘堤任務交給了第20集團軍,集團軍總司令商震與參謀長魏汝霖商酌之後,派53軍一個團具體執行,決口地點定在趙口。注意,他們派的都不是自己的嫡系。可見在他們心中,並不是什麼好事兒。
一應準備就緒,6月4日早上6點,趙口掘堤破土。由於估計不足,對堅厚的基石與護坡石力不從心。
常凱申擔心事情被日方偵破,於6月5日凌晨命令商震:“此次決口,有關國家命運,沒有小的犧牲,哪有大的成就?在此緊要關頭,切戒婦人之仁,必須打破一切顧忌,克竟全功!”
委員長直接下達的命令,擱過去就跟聖旨差不多了。商震與魏汝霖安敢怠慢?即赴趙口現場督察,下午8時,工兵實施爆破,炸燬基石,然因斜面過陡而發生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