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提出先送蔡鍔回去休息,於是袁肅與蔣百里一起攙扶著蔡鍔往外走。
送蔡鍔回到居所,袁肅跟著蔣百里往外走,二人沒有乘坐馬車,就是步行著前往北海。
一路上,二人繼續討論了一些關於積蓄實力、區域性改革方面的話題,袁肅很合時宜的提出了建立北洋少壯派軍政力量,可以先以一個俱樂部做為表面的掩護,然後廣泛吸納北洋軍中年輕有為並且具備積極革新精神的軍官。像保定陸軍軍官學校、陸軍大學、北京武備學堂等等,都可以成為少壯派傳播思想的匯聚地。
蔣百里聽著袁肅介紹的概括思路,愈發覺得很有興趣。事實上他與蔡鍔一樣,認為中國要想統一勢必需要一個強大的軍事、政治勢力,與其寄希望於那些理想主義的“革命黨”,還不如支援北洋政府來完成國家統一的願望,然後再一點一點從北洋內部推行改革,讓北洋向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過度。
北洋集團畢竟是經過這麼多年發展的團體,有足夠的實力和國際外交地位,如今又是正大光明的法統政府。他並不是看不起革命勢力,也不是汙衊、詆譭革命精神,只是孫中山一派根基實在太淺,依靠這些人來完成國家統一,只怕要消耗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中國是等不起這麼久的。
雖然對北洋核心團體感到失望,但這原本就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不能因為在中央政府這裡受挫就徹底止步不前,袁肅所說的軍人是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那麼更不應該輕易說放棄。而袁肅又提出從區域性開始推進改革,一邊改革,一邊積蓄實力,漸漸吸收、融入和發展為北洋少壯派的團體,不得不承認,這未嘗不是一個辦法。
他知道袁肅的核心思路,就是用新鮮的血液融入北洋團體,沖淡那些陳舊腐敗的血液,從而由內而外的建立全新的北洋政權。
不過因為時間過短,二人只談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