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部分(3 / 4)

小說:武夫當國 作者:淋雨

觀止,小袁公子文韜武略,真正是世所罕見的人才。請恕楊某冒昧,既然小袁公子能對國內目前的人群細分的如此清楚,卻不知道小袁公子自己是屬於哪一類人群?”

袁肅平靜的說道:“先生這麼問,倒是讓我有些難以自處。我自然是擁戴北洋政府無疑,我也希望北洋政府能透過一系列改革,拋棄本身陳陋的缺點,帶領我中華民族走向富強。放眼國內,除了北洋政府之外,也沒有其他地方政權有能力並且有資格來成為中央政府。”

楊度欣慰的點了點頭,笑道:“小袁公子有這番話便足夠了。之前小袁公子一再強調中央集權,也深知以目前國內環境而言,要想盡快落實中央集權實在為難。其實有時候換一個思路來想,未嘗不是共和給了那些軍政府、革命政府擁兵自立的口實。這些人打著共和的口號,卻在各自地盤之內依然行著**之實,用掛羊頭賣狗肉來形容算是輕的,這些人實際上還不是當地的土皇帝?”

袁肅篤定的說道:“先生所言一點不差,所以對於這些偽裝成革命主義者的軍閥,我是最為不恥的。”

楊度繼續說道:“沒錯。眼下中央政府就應該先從瓦解這些軍閥的口實著手,索性大家都撕開這層窗戶紙,繼續推行君主立憲制。不要再搞什麼烏七八糟的共和,以皇帝至高無上的名義來勒令各省各地歸權,屆時再無口實可言,如若不從,那便是自踐為軍閥,中央便能出師有名的掃除這些害群之馬。”

袁肅暗暗嘆道:這楊度還真是巧言令色,盡是用一些歪理來說事,還真把老子當作不諳世事的文盲匹夫嗎?

雖然心裡犯著嘀咕,不過他表面上還是不動聲色,略作一番沉思之後,他很嚴肅的向楊度說道:“先生,我袁肅雖然武夫,但自詡還算有幾分開明的思想。我認為共和國既已經成形,再做更改實有不利。更何況之前我已經說過,國內又有多少人能支援這件事?我們北洋內部又有多少人會支援?”

楊度不疾不徐的笑著說道:“小袁公子無須緊張,今日你我只不過漫談,又不是當真。我籌安會旨在研究國體政治,然後適當的提出建議,至於是否要推行我們的建議,自然還需要從長計議。”

袁肅這才稍微改變了一下臉色,和氣的說道:“原來只是探討,呵呵,讓先生見笑了。”

楊度依然笑著說道:“沒錯,只是探討。假如這條道路可行,難道我們還要繞一條大彎路來發展國家嗎?你說是不是?再者,小袁公子你剛才提出的一點很有道理,只有國人支援,方能走這一條道路。君主立憲不是封建帝制,英吉利、日本不都是典型的君主國家,君主只是象徵,憲法才是根本。不是嗎?”

袁肅點頭應道:“是的,縱觀西方列國的發展歷史,憲政是立國根本所在。法制和人制是要有根本的區別。”

楊度說道:“就是這樣的道理。假如君憲更適合我們中國的發展,那我們接下來的任務自然就是要想辦法去說服國民支援,正所謂廣開民智,要讓國人知道為什麼走這條道路,這條道路有什麼好的地方,也要讓國人知道共和為什麼不適合中國,在中國走共和又有什麼壞的地方。從長計議,不外如是。”

這番話倒還是很中聽,但是袁肅也知道,籌安會從始至終都是急功近利,巴不得讓袁世凱早點當皇帝,巴不得國家早點改制。最終正是因為太過急躁,而導致洪憲帝制倉促失敗。當然,這其中也有袁世凱自己的原因。

沉默了一陣之後,袁肅正色的又問道:“正如先生所說,既然這只是一種探討,那麼假使這些問題都能得到解決,可是放眼中國又該推舉誰來擔任帝君?總不至於還要把韃子的皇帝再請回來吧。如若如此,這件事別說我堅決不會同意,只怕所有漢人也都會反對到底。”

他自然是故意有這樣一問,不管是袁克定還是楊度,不管是之前還是現在,也沒有人正式的說明是要推舉袁世凱來當這個皇帝。就算袁克定已經表現出要當太子的樣子,可到底是沒有口頭表達出來。

而這一問的目的主要不在讓楊度把話說的更明白一些,而是接下來他還有更重要的一些話要表露出來。縱然他對帝制沒有什麼太大的反對,只要有利於自己的發展即可,可為了北洋大局、為了能夠沾袁氏一族更多的光,自己肯定是希望帝制能持續的更久一些。與其說接下來的話是意見,不如說是建議。

楊度露出一個會心的笑容,說道:“怎麼可能再讓滿族人出來當皇帝?回首中華五千年曆史,但凡少數民族統治下的中國,都是沒有很好的國力發展。如今漢人好不容易得了這天下,自然應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