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3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如我們試建組合模型:模2。1+模3(或單獨模3。2,單獨模3),筆者根據生活點滴,得到:

(收集不到)

4。2詳例講解之聰明與智慧區別的真解

正常人,在沒有特別事故的情況下,是不會細究“聰明”與“智慧”的差別的。因為這兩個詞語出現頻率比較高,本書將這問題作為一個例子。

在沒有引導你去區分這兩者的情況下,一些觀念,比如說某人做了某某事情顯得很聰明,某人做了某某事情顯得很有智慧,當你不用心去區分的時候,你會慢慢地模糊了這兩者的概念,以至於你會奇怪地答“這兩者有區別嗎?”

所以讀者的你,可以反問自己,你能清晰表述這兩者的概念以及這兩者的區別嗎?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筆者必須先設定一個前提: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而且並不是稱謂背景的區別。

什麼叫稱謂背景的區別,比方說南方人把一種食物稱之為番薯,而北方人則稱之為地瓜。

有一位北方人去了家小店,叫到給我一斤地瓜和一斤番薯。老闆拿來了一共兩斤的東西。

“老闆!我的番薯呢?”

“先生,這就是番薯啊!”

“老闆,你真不厚道,那我的地瓜呢?”

“這就是地瓜呀!”

“那我的番薯去哪?!”

“……”

思路:

筆者在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首先在腦海中列舉了關於這兩個概念的例子,透過這些例子筆者開始建模,這時候發現兩者有交叉概念(交疊)情況,從例子而得,因此如果需要明晰這兩者區別,筆者再進一步探索這些例子的源頭,怎麼來的呢?沒有發現。所以假設兩個詞是不一樣的話,筆者可以設定語境(太極),這樣就能區分這兩者。這種區分可以使用模1。1,模1。2,模3。2。再對照已有的例子,筆者鎖定為模3。2去定義。此時筆者由模3。2可以聯想到很多具體事例,抽取其中一個作為對讀者的解說。

所謂人生如棋,我們就以棋作為聯動類象的物件好了。不過這不是唯一的,所以讀者可以自行設計,比如人生如耕田,人生如渡蜜月,人生如蹲在廁所裡面等等。但是必須多次強調的是,任何事物都是可以類比的,其前提必須抓準太極,讀者如還沒熟練的,請返回本書閱讀數遍。

開始下棋了:

長者和年輕人A下棋,年輕人下了三十分鐘贏了長者;

長者和年輕人B下棋,年輕人下了十五分鐘贏了長者;

長者和年輕人C下棋,年輕人下了秒贏了長者;

長者和年輕人D下棋,兩人僵持了半天最後年輕人輸給了長者;

接下來我們分析一下棋局贏輸的因素:

1。固然條件

(1)專業認識

對棋局,局勢的認識。比如我可以憑一步就可以知道了幾十步,而你就只能幾步,很顯然,我的專業認識比你高。對於棋局來說是有明顯的優勢。

(2)對弈心態

事情是由人心所推動。因此雙方的專業認識發揮到如何程度,就需要看心態把握的程度。江湖上流傳“人劍合一”這便是一個極高的心態,這種心態能充分駕馭這把利劍,使劍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2。或然運氣

各種非正常預期的規律或聯絡。比方說對方打了個噴嚏,我皺了一下眉頭,那我的某個思路就亂了,繼而下錯了一步。這樣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若問原因,即是噴嚏引起。

我們回到這個棋局上:

三十分鐘贏了長者,年輕人A強,長者揪心;

十五分鐘贏了長者,年輕人B更強,長者痛心;

秒贏了長者,年輕人C超強,長者碎心;

至於僵持之下輸給了長者,年輕人D弱,長者舒心。

如果說你贏了長者,這是你聰明,你越快贏了他,意味著你越聰明,長者會敬重你,佩服你,甚至畏懼你,下次就不跟你玩了,你就成了中原獨孤求敗。

但是,你若是輸了,長者居然舒心了,愉快了,長者會覺得“這年輕人,還是挺聰明的嘛,和我有一拼,而且很友善,人品不錯,值得交往!”明裡是輸,但是卻是贏了。

於是我們就有了答案:

聰明是你贏了這場局,智慧則是你贏了局外局!

因此我們再抽象一下,在《太極博弈原理》中定義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