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3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間的事物雖各不相同,但總有相似之處。因此人們利用這種事物之間的相似性,透過已知事物的歷史和現狀,來推斷其他事物的“相似的未來”。

遠在古代埃及人就已經會根據天狼星與太陽同時在地平線上出現(天象相似)來推斷洪水的即將爆發,到現代科學家構建相似模型對未來進行模擬推演,無不是在自覺和不自覺地利用著世界固有的一種規律性現象——相似性。

研究相似性的,現在有一門科學叫“協同論”,研究不同事物共同特徵及其協同機理的新興學科,近十幾年來獲得發展並被廣泛應用的綜合性學科。

它著重探討各種系統從無序變為有序時的相似性。協同論的創始人哈肯說過,他把這個學科稱為“協同學”,一方面是由於我們所研究的物件是許多子系統的聯合作用,以產生宏觀尺度上結構和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由許多不同的學科進行合作,來發現自組織系統的一般原理。

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系統:社會的或自然界的,有生命或無生命的,宏觀的或微觀的系統等等,這些看起來完全不同的系統,卻都具有深刻的相似性。

協同論則是在研究事物從舊結構轉變為新結構的機理的共同規律上形成和發展的,它的主要特點是透過類比對從無序到有序的現象建立了一整套數學模型和處理方案,並推廣到廣泛的領域。

在心理學或者軍事方面,有一個利用相似性原理的方法叫做“沙盤”理論,實際上是對實際事物狀態的一種實物模擬,是一種摹仿相似環境條件的實物模型或物理模型,是一種非常簡明易懂的相似。

在現當代社會中,上述原始的實物模擬模型已經發展為更為抽象的理論模型和數學模型,並利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模擬推演。例如軍事中,針對某一個島嶼奪取進行軍事推演可以運用計算機模擬方法。根據他們的推演,一旦兩軍交戰,如果沒有外軍支援,本國將在哪個時間內攻下這個島嶼。這種模擬模擬推演,就好似一個“預測實驗室”,可以在電子計算機中模擬的模擬環境預演未來情景。

中醫學上,有一個同物同治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胃不好,可以買些豬胃吃,腦袋不行,可以買些豬腦來吃。幾年前看到關於一些智障的治療方式中有提到一點是,在智障人士身邊多養一些動物,這樣他們的智力有機會得到較大的改善,我們可以再聯想到五禽戲的健身壯氣,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有共通的一面,所以創作家喜歡放風,在與大自然接觸中,即便是一片樹葉也有可能觸發出無邊的靈感——樹葉和很多事情相類似。(可聯絡陰陽流轉一章關於歸同的內容)

我們生活中一般把相似等同於眼睛看得到的相似,這是很狹義的。更完整的含義,是覆蓋生活的所有方面,無論你是否看得見。

在宗教裡面,每一個流派的修行著作中,或多或少地會表達出一個天人合一的觀念。一個人的心若是能夠透過感受類化,那麼這樣離天人合一的境界已經不遠了。

這種感受類比,就如A君從六樓摔下來,很痛,並將此事告訴B君,假如B君一直以來沒有痛的經驗感受,那麼就不會有對痛的認知,反之,假如B君有過從二樓摔下,痛的經歷,那麼B君就能體會到A君所說的痛,儘管不是100%的體會,而不同程度的體會視乎各人經歷(媒介體)以及各人的感受能力了(根器決定)。(可聯絡感覺的補位一文)

這時候A君摔痛了相似於B君摔倒。

在很多思維訓練書籍中會提到一種概念,就是想象力,感受力。舉例說一個人可以透過想象跳舞或者在夢中練習跳舞的方式去學會跳舞而無需實際訓練,也就是說這時候你在夢中學跳舞相似於在現實中學跳舞。

很多左腦式思維者都會感到非常詫異,怎麼有可能呢?生活中許多的第一次之前,每一個人都會絞盡腦汁去設想環境,去想象自己怎麼進行……這一些前期的思想準備足以在事情進展中體現它的威力。細想之,必有感悟。

4。2透過一物瞭解另外一物

我們知道,我們可以透過沙盤去模擬去預測真實的情況,如果一個人透過A事物瞭解到B事物,那麼我們將A事物稱之為媒介。

如“兆”,人們能借以判斷吉凶的各種現象。比如你看到一隻黑貓死掉了,這是一種“兆”,預示這一些事情將發生或者正在發生。

這個媒介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全系統媒介

全系統媒介,指的是這個媒介將時間,空間,人事的全部要素整合在一起,透過這個全系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