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1 / 4)

小說:xz201431161421-1.jpeg 作者:青詞

在孫子兵法的十三篇中的用間篇,就把資訊對抗發揮到淋漓盡致:“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毛主席有一句話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這句話費了筆者將近兩年的時間去領悟,也是從“暗棋”這個模型裡面感悟出來的,你可以對小道訊息不重視,不用整體掂量它,但是在戰術上你要重視它——埋伏兵隊,一旦小道訊息所反映的事情出現了,那你就得贏它!

這句話出自1948年1月18日,毛澤東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決議草案《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中又說:“當著我們正確地指出在全體上,在戰略上,應當輕視敵人的時候,卻決不可在每一個區域性上,在每一個具體問題上,也輕視敵人。”

生活化一點去理解就是,你可以設一個不重要的戰略目標,但是你得重視它,實現它。

一個人平時說話大大咧咧的,做起事情來就謹慎專注,就屬於此列;反之,就是我們經常說的“說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衍例之資訊對抗:命越算越薄,知命與宿命

恨我猶豫:

“我真恨我自己,還沒下了決心,我今天又找了一個師傅算,他說我以後再找也不滿意,是這樣的情況嗎?離開是上策是嗎?還有就是我以後再找也還是這種狀況呢?

因為我找了所有的人算,沒有一個說我們合,我真不知道為什麼我還在猶豫。我現在已經不知道該做何種選擇了,不過貌似離開她不會太錯,如果跟她繼續,就像是玩梭哈,風險很大。

我只是想從機率上選一個不太錯的,只想擇優面對,因此想獲得你的認同或者指責,我現在快崩潰了,我要的是迅速的決定。我是當局者,你是旁觀者,我再問你一遍我就能下決定。”

(筆者注:這位讀者因受女方家人的懇求和她結婚,後來忍受不了女方的品性,猶豫要不要和她離婚,之後請教筆者前程去向,筆者跟他說了離與不離兩方面要面對的事情走勢。)

筆者:

你現在的思路就非常混亂。很多人本來是想透過占卜來看清腳下的路,使自己不會錯過一些機會,但是絕大多數情況是,很多人越來越不知道該怎麼辦了,越來越患得患失了。

因為他們不僅僅想了解一點未來的資訊,而且不僅僅請求一個人給予未來的資訊。預測師能力有差異,沒有給你100%的準確,沒有給你100%的雷同,那麼慘了,到最後這些人原本問題沒有解決,反而多了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該聽誰的,也不敢只聽一個人的,所以就越算越多,越算越迷茫!

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命越算越薄的原因!

如上圖,十字路口模型。一個人走在十字路口上,如果他思考清楚了,方向清晰了,那當然不用你提,他也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但是如果他很迷茫,不知道怎麼走才對,這有什麼樣的心態?

——他們非常需要有人推他一把!

對了,他們當然高興;假若不對,他們就開始姓賴了。你今天心情愉快,恰好從他身邊走過,他看到了於是跟著你的方向走,後來發現走錯了路,他可能就一路上怪陌生的你:為什麼你要心情愉快!?

——因為在他們的內心裡面,就像小孩一樣,不願意承擔事情的結果!所以他們非常習慣去借助第三方力量去做出決策!

那易經的存在還有必要嗎?

——除非有辦法引導這些資訊,那易經才有積極意義,不然也會誤導人。有多少人因易經而經天緯地,同時又有多少人因易經而走火入魔!

如果你自己無法把資訊轉化為策略去執行,那麼這些資訊反而讓你不知所措。怎麼樣才能轉化為策略呢?請回顧上一文的內容(重要)。假如你只看到唯一一條路,這很好辦,因為你非走這條路不可,不需要猶豫選擇,這時候你相信命運是好事,因為你知道了它,你就知道要怎麼走。知命和宿命的區別在於:宿命告訴你不用走,路自然會走完(不合理。比如你會很有錢,宿命是:你不必幹活);知命則是,你不用選擇其他,你就沿著這條路走吧,你走就是了!(節省在選擇中猶豫徘徊的時間、過程。)

要只專注一條路,你不一定要知命,實際上很多人很難做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