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的事物,所以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地挖掘我們自己大腦的資源,由此靈感多得很。
如果你要記住某個計劃,某件事,比如說為了不忘記“科長回來經理有請”這件事,那麼,我們可以設一個小的記憶樹,只要聯想一下那位傲慢的科長在經理面前低三下四的情景,一旦見到科長,腦子立刻發出訊號:“那個科長不是來了,快叫他去見經理。”
又如,我們要記憶A、B、C、D、E幾件事,首先可在A與B問聯想,然後再在B與C間聯想,依次聯想下去,產生連鎖反應,所有應記憶的事情都能回憶出來:
A→B→C→D→E
再舉一個例子,某公司某人有5件事必須在一日內辦好:
(1)訂購電視機;
(2)打字;
(3)訂一套西服;
(4)與交易對手田中會晤;
(5)購買郵票。
試將這5件事按順序記憶:
(1)電視機和打字機——由電視機上裝有按鍵想到打字動作;
(2)打字機和西服——想象自己打字時穿一身新式西服;
(3)西服與田中——想象田中穿一身肥大的西服在跳舞;
(4)田中和郵票——想象田中的像被貼在一張郵票上。
關於第一件購買電視機的事,如果把公司大門想象為電視畫面,那麼每當出人大門時,這5件事就立刻俘現在眼前。
又如:
用聯想法記憶歷史事件,漢代的農民起義較大規模的有三次:
一是公元17年綠林起義,發生在西漢;
二是公元18年赤眉起義,發生在西漢;
三是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發生在東漢。
這三次起義的時間可以用對比法來記,最令人頭痛的是起義名稱的先後順序容易搞混。為此,可採用聯想記憶法來記憶。這三次起義的名稱都有顏色,即綠、紅、黃,可與楓葉聯絡起來記。楓葉春夏時綠,秋天變紅,冬天變黃。
那麼這樣記憶相對與死記硬背要快速。
現在市場絕大部分關於記憶的書籍,均不能離開此原理——右腦記憶(感覺記憶:視覺,觸覺,味覺等等)。
○感覺的補位
(注意,這一章的感覺,是指感覺認識,和太極歸宗裡面提及的感覺是不同的概念)
假若關聯性是我們可以理解的,我們稱為聯想;反之,如果關聯性以我們現有能力不能理解的,那麼我們稱為感覺。
“我感覺他不喜歡我。”;
“我感覺他不是一個信得過的人。”;
“我感覺他是一個很有氣質的人。”;
……
這種對事物的感覺判斷分析,是一個複雜的精細的而且非常迅速的過程。你可以在短短的幾秒鐘之內得出一個人的大概特性,而且有一定的準確度。而此又是我們細細分析,琢磨所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