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4 / 4)

瑞就在直播間外站起來大聲歡呼著:“太棒了!太棒了!我為我的選擇感到驕傲!”拉瑞不僅為他選擇的中國中學生而驕傲,更為他選擇了中美人民友好的事業而自豪。

(引自《哈佛女孩劉亦婷》增訂本第335頁)

說實話,這段話充分證明那位專家的分析沒錯,中美文化的差異實在是太大了。美國人對於劉亦婷說的這段豪言壯語實在是缺乏“免疫力”。所以他們的反應也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

對於美國人“感動得流下了熱淚”的反應,我真的不知道是應該喜還是應該憂。

我記起王小波《關於崇高》一文中的一段話,他說:

在70年代,人們說,大公無私就是崇高之所在。為公前進一步死,強過了為私後退半步生。這是不講道理的:我們都死了,誰來幹活呢?在煽情的倫理流行之時,人所共知的虛偽無所不在;因為照那些高調去生活,不是累死就是餓死———高調加虛偽才能構成一種可行的生活方式。從歷史上我們知道,宋明理學是一種高調。理學越興盛,人也越虛偽。從親身經歷中我們知道,70年代的調門最高。知青為了上大學、回城,什麼事都幹出來了。有種虛偽是不該受譴責的,因為這是為了能活著。

今天的國人已經對那種煽情的高調有些陌生了,媒體在做宣傳的過程中也會盡量避免唱高調,而是強調“潤物細無聲”。我在CCTV《實話實說》欄目做過策劃,一遇到嘉賓唱高調的情況,崔永元就立刻皺起眉頭,他始終強調《實話實說》要說實話,不要說假話、空話、套話,否則的話,這個節目早就沒有觀眾捧場了。而近兩年CCTV推出的“感動中國”人物評選,也是這種“潤物細無聲”思路的體現。他們根本不說這些人是“中國十大無私奉獻的模範”,也沒有號召大家向這些“先進人物”學習,而是告訴我們,這些人讓我們“感動”……而由這種方式呈現出來的人物對我們心靈的撞擊是遠遠超過“樹模範”、“唱高調”的。

可是,美國人並沒有我們如此複雜的心路歷程,更沒有我們過去那種全民“假”、“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