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到來,大學生在資訊科學與資訊科技方面的素養也已成為他們進入社會的必備基礎之一。雖然不是每個大學生都需要懂得計算機原理和程式設計知識,但所有大學生都應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網際網路、辦公軟體和搜尋引擎,都應能熟練地在網上瀏覽資訊和查詢專業知識。在二十一世紀裡,使用計算機和網路就像使用紙和筆一樣是人人必備的基本功。不學好計算機,你就無法快捷全面地獲得自己需要的知識或資訊。
第9節:實踐,為找工作增加砝碼(1)
● 實踐,為找工作增加砝碼
相信不少同學畢業後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招聘者將你精心設計的簡歷簡單一掃,然後就很客氣地對你說,他們不招沒有經驗的。或許你不甘心,辯解說,我剛畢業,怎麼會有工作經驗?不過我學習能力很強,相信很快就能上手。儘管你信誓旦旦,對方還是客氣地將你拒之門外。其實,與其到那個時候去吃閉門羹,不如從大一開始就著手準備吧,用實踐去充實自己的經歷。
多數大學生是在〃被動〃地學習各種技能。學校要求過四級或六級英語,他們自然地就去拼命考試;既然學校安排了電腦課程,自然地就去學習如何使用WORD,EXCEL, PPT……被動式學習可能會導致你的技能與市場脫軌,或者說和市場結合得不夠緊密。比如,當你費勁地拿到了四級證書,卻發現招聘方要求的是〃四級並且口語流利〃;當你自以為EXCEL用得相當不錯,屈臣氏的銷售助理筆試竟然要求你用兩個EXCEL表格的資料進行運算,然後自動生成第三個表格!
有一句關於實踐的諺語是這樣說的:〃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能學以致用的知識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21世紀的大學生不再滿足於做書蟲, 而是注重發展自己的興趣, 張揚自己的個性。
那麼,怎樣才能夠〃實踐出真知〃呢?
社團:爭取做到〃又大又專〃
對實踐的重視催生了大學校園裡林林總總的社團和組織,如愛心社、DIY工作室、E時代夢想工作室、網頁製作發燒友、青年志願者協會等,以及各種熱門主題的校園活動,如環保手工藝品設計大賽、〃小靈通杯〃DV大賽、三下鄉、雅芳校園代理、NOKIA手機road show(路演)等。那麼,什麼樣的社團才能為將來的職業生涯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呢?
第10節:實踐,為找工作增加砝碼(2)
首先,越大型的社團活動越能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既然每個人都能羅列出一大堆社團活動,用人單位的胃口自然也就越來越大。面試官會反覆詢問你所策劃的活動的規模、 參與人數,以及你所調動的人數、資源和社會影響,等等。相比之下,面試官更傾向於錄用策劃過大型專案的申請人,〃邀請某資深專家來我校舉辦講座〃肯定不如〃與某知名企業合作舉辦'點亮愛心'千人募捐活動〃那樣吸引招聘方的眼球。
其次,越是專業對口的社團活動越能讓你脫穎而出。無論什麼樣的社團活動都能夠鍛鍊大學生的領導能力、溝通能力、組織能力等,但是在招聘方的心目中,你所參加的社團往往代表了你的性格、興趣甚至求職趨向。
在一家大型公司的招聘會上,長得又矮又瘦的高凡居然憑藉自己的一番陳述在一大堆競聘者中脫穎而出。他說:〃在社會實踐方面,我已經在學校的勤工儉學社團'青鳥計算機服務中心'工作了兩年。由於本人看上去比較老實可靠,所以一直負責配件的採購工作,也因此而非常熟悉計算機硬體知識,還和華碩公司的工程師和經銷商建立了密切的聯絡。不過,我個人更傾向於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從大一到現在,我一直是軟體協會的主力成員。大三的時候老師曾邀請我和軟體協會的其他幾名成員一起合作,為華南最大的養殖公司溫氏集團開發了'孵化輔助系統',使得診斷壞蛋的效率提高了50%。我希望畢業以後能夠從事軟體開發工作,實現我的個人價值。〃他參加專業社團的經歷顯然讓用人單位對他刮目相看。
實習:積累職場體驗的最佳途徑
鄭一航和幾個同學一起到一家大型的外貿公司實習,被分配給幾個業務員做助手。這是個有國營特色的企業,同事們都互相稱呼對方為〃老張〃〃老王〃,幾個同學入鄉隨俗也採用了這種〃老X〃的稱呼。鄭一航被派給了老王,但是不論別人怎麼叫,他一直很尊敬地稱老王為〃王老師〃。 鄭一航做事積極主動,常常跟著老王跑銀行和商檢交單,到海關報驗。儘管老王說因公外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