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會發生切爾諾貝利和三里島等核裂變反應堆的問題,也不會有麻煩的核廢料需要處理。
核聚變能是一種清潔、安全、無限的新能源。一旦解決可控核聚變問題,人類在自己的歷史之內就不用再擔心能源問題,這項研究的意義之重大,超過了很多人的想象。
正是認識到可控核聚變的重要性,相關的研究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已開始。ITER計劃的原型,起於80年代兩超級大國領導人的會面,但受政治因素影響,一直到2006年才開始活躍起來。
任何國際共同研究總是磕磕碰碰的,干擾因素沒法逃避,無論是來 自'炫*書*網'觀點分歧還是出於不同的利益訴求。花旗國二十年來進進出出,把ITER計劃所在地當成自己的老家,這引起了其他國家嚴重的不滿。
歐盟和日本因為國內的能源格局,是ITER計劃的倡導國之一。華夏和花旗國想法各異,俄羅斯的想法難以琢磨,不知道他們到底傾向於什麼。他們國內資源豐富,跟國土相比人口並不多。
各勢力雖然表面上傾力合作,實際上還是打著各自的算盤,這些年來ITER成了各大勢力交流技術、彌補各自不足和窺探對手技術特長的地方。即使如此,仍然大大促進了地球可控核聚變技術的發展,遠勝於以前各自悶頭做事。
公司理論物理研究院有不少曾為ITER計劃工作的科學家,他們很瞭解其中的貓膩,知道可控核聚變隨時都有可能成功,但可控核聚變電廠的正式修建,還需要一段時間。大部分科學家的性格跟常人還是有些差別,很多人看不慣研究領域出現政治上的扯皮,但只要涉及到大的國際合作,政治問題總是無法逃避。
這兩年來的國際劇變,讓ITER計劃臨近成功時卻功虧一簣,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成了先生先死,但它的技術卻被各大勢力充分借鑑。像花旗國和日本,不想再和其他國家共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德法和俄羅斯就順水推舟不再參加研究,ITER名存實亡。
花旗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是能源部下屬的實驗室,但這個實驗室很少傳出研究可控核聚變的訊息,核裂變領域的研究大名鼎鼎。核聚變領域以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較出名,他們用的是慣性約束核聚變,而不是ITER所用的磁約束托克馬克裝置。另外還有幾所大學和研究所也對核聚變有研究,花旗國的體制有時候讓人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是分配好的還是無意為之,核心的秘密估計只有上層才真正清楚。
很明顯,花旗國跟其他大國一樣,對自己拿手的東西喜 歡'炫。書。網'藏著,在進行其他研究的同時,不忘獨立研製。花旗國在這個領域野心比其他國家都大,可控核聚變的三種實現方式,超聲波核聚變、慣性約束核聚變和磁約束核聚變都有不同的實驗室在研究,他們投到基礎研究上花的錢,超過很多對手的想象。
讓華盛頓失望的是,世界各國的反應平平,似乎這不是一個驚天訊息。以前一直跟著自己的小弟約翰牛和小小弟澳洲牛仔,這次也不聞不問。除了媒體和以前一樣炒得火熱,大賺普通人的眼球。
什麼叫新能源?很多人都覺得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我們地球上只存在兩種能源,一種是來 自'炫*書*網'太陽的能量,另外一種就是核能。太陽的能量來 自'炫*書*網'於太陽內部的氫核聚變反應,地球深海的有些微生物,靠核能活著,太陽不是它們的老大,但人是萬萬離不開太陽的。至於被傳得神乎其神的真空零點能,想自如地利用不是短期內能辦到的,至少不比反重力推進的難度低。
人類一切資源都來 自'炫*書*網'太陽的賜予,這已經被證實,太陽最偉大這種說法毋庸置疑。
按照能量層級來說,最強大的能量是反物質和物質之間的湮滅,能量密度是太陽氫核聚變的139倍,是氘氚聚變的275倍,是純U235裂變能量的1100倍,相當於同質量標準煤燃燒所釋放出化學能的31億倍。
有比反物質更強大的能源嗎?理論上是應該存在的,在超高壓、超高磁場中的某些能量被穩定下來,形成的次空間結構能量結晶。磁場最強的中子星,超過地球磁場的100萬億倍。物質湮滅的能量在某些星體周圍被儲存起來並夯實成一個穩定的晶體,能量密度更高,這種現象已經被天文學家們發現。
超能晶石可能存在,但基本上沒法到手,它到底怎麼形成的,也不清楚,宇宙的奧秘人類僅僅揭開了冰山一角。
能量是一方面,但各種能量之間的相互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