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的捕捉到這男子冰冷目光……那雙冰眸裡竟充滿了不屑和鄙夷……
他,竟然是用這樣的目光看著自己的同伴!?
奕輝皺起了眉。
* * * * * * * *
此後的這一天裡,三人之間的氣氛都是沉甸甸的。一行人繼續東行,一路上竟然連一句話也沒有。
直至天近黃昏,三人才找了一處通風平地,落了腳。
“這、這都怎麼了?” 奕輝強顏笑。再次試圖打破這凝結的尷尬。
無人回答。身邊的兩人自是沉默。裳鳳目光如冰,而月白撫額獨思。兩人似乎都在努力剋制自己的情緒。
看到身邊的人這樣,奕輝也很難過。身周的氣場彷彿是籠罩著一層二氧化碳,似乎只需火星一點,就立刻引爆。一曲歌詞至於讓他們如此?還是歌詞外那些不屬於她的煙雲過往?他們都是有故事的人,但那些故事與她無關。
可是……明明是挨著篝火為何還會渾身發冷呢?奕輝打了個寒顫,汗顏的看著夾坐在自己身邊一黑一白兩男人。他們的格局就像一塊夾心餅,她就是那夾在中間那塊可憐的餅餡。
好吧,他們的往事與她無關,不過因為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恐怖的氣場而影響到自己脆弱的小小心臟就不可以了。
奕輝眨了眨眼睛。終於拿起了一個水禳,將水倒入竹杯。遲疑了片刻,終於下定決心般,將水杯遞給了裳鳳。
“裳鳳,你好像一整天沒怎麼喝水,渴了吧?”
裳鳳沒說話。他的目光緊鎖在他對面的月白的身上,奕輝挪了挪身子,擋住了他的視線。執意將水杯遞在了他面前。
“喝點吧……”
“安靜些!”似是不耐煩,對方看也沒看她,只冷喝道。
奕輝一怔,怏怏垂下了手。想了想又鍥而不捨的舉起了杯子,遞在了月白麵前。
作者有話要說:關於古人漱牙……汗,以前俺小時候,以為古代人沒牙膏肯定不漱牙。那段時間還多羨慕的(汗……兒童時期厭刷牙症)……後來才知道古代人其實挺厲害,也知道如何保護牙齒健康和口腔衛生。
(以下質料採自百度。)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牙齒之清潔、健美、疾病、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詩經·衛風·碩人》中形容美女牙齒“齒如瓠犀”,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等外,此時尺有剔除齒縫間食物殘渣的習慣。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發掘了漢末三國東吳時代的高榮墓葬。其中有一個金制的,兩端分別為耳挖勺和小楊枝的龍形器物。小楊枝是龍的尾部,圓形,末端尖。研究者考證認為此係墓主人生前用來剔除齒間食物殘渣的口腔清掃用具,此小楊枝也就是今之牙籤的雛形(周大成:江西省南昌市東吳高榮墓發現的金制小楊枝,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2):23-24,1981)。
三國兩晉南北朝:
在口腔衛生保健方面,西晉始見”牙籤”之記載。晉·陸雲在致其兄陸機書有“一日行曹公器物,有剔牙籤,今以一枚寄兄”(周大成:中國口腔醫學發展簡史。日本齒科醫史學會會志,8(3):1…9,1981)之語。其製法雖不知其詳,但可看出,牙籤當時尚屬罕見之物。
隋唐五代時期:
揩齒以保口齒清潔,當時已漸趨流行。其方法主要有“楊枝揩齒法”和手指揩齒法”兩種,《處臺秘要》中載有“每朝楊柳枝咬頭軟,點取藥揩齒,香而光潔。”手指揩齒法見於晚唐敦煌壁畫中的“勞度叉鬥聖圖”。至於潔牙劑,或為鹽、或為藥物散劑。
兩宋時期:
《太平聖惠方》指出刷牙匠早晚行之。《太平聖惠方》還載有藥膏藥齒法: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薑汁,細辛,等每用擦牙,此可謂今之藥物牙膏的雛型,在宋代已有植毛牙刷。宋·周守中《養生類纂》:“蓋刷牙子皆是馬尾為之”。在歐洲,約500年後所記述的植毛牙刷與周守中的記錄相同。
PS:兩宋後,根據資料來看中國的口腔清潔方法沒有再發展,想是一直沿用舊法。不過口腔各種病理的醫療倒有著一定的發展。
另附上關於〃漱〃的記載:
〃漱〃即洗滌的意思。在古書中